【大河人家】“不干不净喝了没病”,似乎还依然是广大农村或者是偏远欠发达城镇居民的心态观念,随着全国工业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解放前的“农村包围城市”正逐渐演变成为“城市包围农村”,绿色环保的水生态环境也在随着城市的建设被一点侵占。可作为一辈子生长在那片土地的人们来说,一下子为了过去那甘甜的水资源而谈水色变,现实真的是很难一瞬间改变。
城镇工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废水排放坑苦当地平民百姓
笔者了解到,平顶山市新华区环保部门前不久对79家现有乡镇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炼焦和造纸行业是该区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重点企业,废水中所含的挥发性酚类和化学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当地的水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作为当地政府,一面需要发展经济,一面却又是民生的生存发展,对待这样的两难局面,很多地方最终让步的还是当地的群众。手里拿着企业和政府出的补偿款,对于自己的家门口的水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无奈的去卖水来维持生活。
这不能不说是水生态环境的悲哀,水没了,人得到了补偿,可我们的生态水环境却从此无法用钱去补偿。
水井越挖越深,水却越来越少
不久前大河水网等媒体公布了华北地区地下水成漏斗状致使华北地区下沉,可能短时间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一时还不会有什么影响。可对于农村或者本身就水资源缺少的山区群众来说,地下水的流失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存面临的威胁,别说是什么不干净的水,就连水的影子现在也许要把水井打到两三百米深才能解决日常的饮水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似乎不仅仅只是污染,更多的是因为不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源而造成的本可避免的灾难。
水在哪里,似乎将成为以后华北地区或者全国人民需要关注的热点。
水处理观念普及 急需加大加强
不仅仅是在农村,就城市居民而言,就对于目前天天饮用的水资源处理观念还比较薄弱。在这里,水处理不单单只是一个水的净化,更多的也是一种节约和保护。目前很多一线城市或者经济水平发达的城市都相续建设了污水二次中和处理项目,但问题是现在的人们对于污水再回首利用的观念性不强,致使很多中水出来了,却没地儿接受使用,致使原本可以二次使用的中水白白的又被当成污水排放掉了。或许这里涉及了一些如水管道铺设和水费收取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人们心里那个污水就是污水,反正净水还是在流有水可用的观念影响。
随着工业经济的一步步加快,我们赖以生存的可用水资源也会加速的离我们远去,若水环境处理保护的观念和行动还不加强,也许不久地球给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