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海水和确是能解决饮水需求问题,但是变其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对科研人员来说,是淡化技术是否过关,转化成本是否合理,对周边环境是否会造成污染的考验,而对普通居民来说,是淡化海水能否放心饮用,长期饮用是否会影响健康,水价是否会因此提高的顾虑。
我们生活在一个蓝色的星球,尽管它的表面有
72%被水覆盖,但是这其中只有不到1%的淡水,而能够直接被人们生活利用的,更是少得可怜。于是,“向大海要水”,就成了人类解决水危机的终极方案。
重大饮用水海水淡化在青岛建设
作为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沿海城市,山东青岛将于明年7月向市区居民供应淡化海水。青岛市是怎么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青岛市的居民又是怎么看待淡化海水的?
青岛印江路2号几年前还是一片寂静,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繁忙的建设工地,全国重大的饮用水海水淡化项目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明年7月份投产后每天将有约10万吨的淡化海水输入青岛市自来水供水管网。
青岛市政供应局供水处处长张国辉:一方面作为一种投资渠道,二方面看中的是青岛市是一个缺水城市,具有海水淡化的产业条件和基础。
青岛的确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毕学军作为环保技术方面的专家,他曾参与青岛海水淡化项目的立项、环评等工作。他认为,海水淡化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毕学军:因为咱山东毕竟作为缺水的省份,不管南水北调也好,还是引黄也好,但是引来的客水。对青岛来讲的话,周边有这么多海水的资源,作为一个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不是简单要解决我们现在缺水的问题,可能要作为一个技术的战略储备来考虑这个问题。
一位市民更是指出,淡化海水的PH值呈弱酸性,长期饮用可能破坏体内的酸碱平衡。另外,淡化海水属于软水,缺乏必要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
专家称技术可保证淡化海水水质
对此,专家指出,青岛海水淡化项目采用双膜法,就是将加压后的海水通过半透膜进行分离,水分可以通过半透膜,而其他物质不能通过薄膜,从而获得淡水。这种方式生产出的水矿物质含量少、碱度低,的确不能直接饮用,但是在进入市政供水管网前还要进行处理,最终的淡化海水水质是完全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指标要求的。
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毕学军:就是我们海水淡化的水,经过一级甚至二级反渗透,我们水中所有的污染物质全部去除掉了。经过淡化的水在进入市政管网之前啊,它还要进行调节的。还要加一下二氧化碳,加一些离子,要把它调节到跟我们的地表水所取的相接近的水质条件,所以的话它个水从水质角度来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海水淡化成本高于水库和引黄济青工程
除了水质安全上的安全,更多的市民则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淡化海水的价格。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水库制水成本每立方米约为3.8元,引黄济青工程制水成本为5.5元,而独立的海水淡化厂的制水成本6元,成本高于水库和引黄济青工程,市民们担心海水淡化会推高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