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贤:把水专项打造成民生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
水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8日指出,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环保科研项目,覆盖面大、周期长,要协同创新、强化管理、扎实推进,把水专项打造成民生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
记者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实施推进大会上获悉,水专项启动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已初步构建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两大技术体系,突破一批“控源减排”关键技术,支撑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综合集成示范多项关键技术,增强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信心。研发一批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带动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攻关团队和领军人才。
周生贤说,“十二五”承上启下,是水专项的攻坚关键阶段,与“十一五”相比更加注重流域统筹,使整个水专项更加直接地和流域水质改善目标挂钩。更加注重成果集成,从单项技术突破向整装成套技术集成转变。更加注重绩效管理,通过加强监管、突出绩效的方式,促进水专项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更加注重发挥地方作用,体现地方的责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更加注重产业化目标,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产物就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把水专项研发的技术、设备和装置推向市场,加大培育环保产业的力度。
周生贤强调,在明确水专项“十二五”阶段目标基础上,一要坚持既定目标,重点突破“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二要坚持多出成果。课题层面要重点抓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层面要重点抓流域整装成套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主题层面要重点抓共性关键技术总结和凝练。流域层面重点抓“一湖一策”、“一河一策”和示范区水质改善。专项层面着重完善两个技术体系,强化对节能减排和流域水质改善的支撑。三要坚持协同创新。必须依靠中央和地方联动,发挥政府协调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整合优势科技力量,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最广泛的科技攻关统一战线,举全国之力实施好水专项。四要坚持强化管理。充分发挥水专项重点流域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以落实部省合作协议为抓手,共同推进水专项。要将水专项作为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重要内容,把水专项纳入重点流域地方政府责任考核。要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完善有关立项、财务、管理、验收等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水专项组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会上,水专项领导小组副组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和水专项领导小组成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分别代表水专项牵头组织部门与太湖、滇池、辽河、松花江重点流域的江苏、浙江、上海、云南、昆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市)负责同志签署共同推进水专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