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修复、农村环境整治是创新热点,着眼改善环境质量 从20世纪60年代起,环境技术的早期发展经历了末端治理技术、无废工艺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技术逐渐扩展,清洁生产、末端治理技术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术性能和效率都有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环境技术新形式和精细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十二五”环保规划来看,八大重点工程中包含了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工程和农村环保惠民工程。与之相关的技术如水生态修复技术、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是研究创新的一大热点。
首先是水生态修复技术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应用于受污染的港湾、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特别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的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修复设备与仪器的开发、使用,特别是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方法(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修复试剂的投放方法、修复效果的评估方法等。
预计农村环保技术将是环保产业的新增长点。包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使用技术,秸秆还田、汽化、制造轻质建材等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产业化的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等。
重金属、土壤、危废,防范环境风险的技术需求将显著增加
随着环境管理的阶段性要求,未来,防范环境风险的技术需求将显著增加,这主要包括应用于重金属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机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等相关技术。
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
而在生态保护与土壤修复方面,需要重点发展污染场地土壤稳定化及修复技术,同时探索开展土地置换流转、区域封存等多种综合治理方式;技术需求还包括城市水体生态修复、矿山废弃物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碱性赤泥堆场生态恢复及稳定、土壤污染防治、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等技术;针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灾害毁弃地和塌陷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的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