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发布《“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突破6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建设2至3座日产水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等内容,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
4日,导报记者前往被称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建设海水淡化项目———百发海水淡化处理厂,一探究竟。
探营最大合资“淡化”项目
离百发海水淡化厂不远的遵义路上,尘土飞扬,还能看出不久前的施工痕迹,临近的一段滨海路,被蓝色的挡板遮掩,有警示牌提醒行人绕行。
“前段时间遵义路还在铺管道,据说是淡化海水的输水管道,刚铺完没几天。”在遵义路路口,在附近车队工作的司机李毅告诉导报记者。
据了解,此次淡化海水并入市政供水管网,需要建设12公里的输水管道,分为南北两条线。从百发海水淡化厂出来的水,将在南线沿着遵义路的走向奔流,遵义路将有专门的淡化海水输水管多点连接工程。
导报记者辗转找到了百发海水淡化厂的地址———李沧区印江路2号,经过一个废弃的大门,向右转进一条小路,才是百发海水淡化厂的所在地。厂区外部并无“百发海水淡化厂”字样的牌子,简陋的铁门大开,一条泥土小路延伸至厂区内部。
传达室门口挂着一个标有“青岛市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第四十七监理部”的牌子,并有一块蓝色标牌提醒:“百菲萨项目部办公室请走1号工地门”。这里的员工所佩戴的工作牌,全部为英文标识,显示着这个项目的外资背景。
在传达室,通过厂区内部电话,导报记者联系到项目人事部一名雷姓经理。与厂区门口的毫无戒备不同,对导报记者的来访,该雷姓经理充满“戒意”:“我们的老板和技术人员都是老外,不接受采访。”对于有关海水淡化项目进展的咨询,她仅表示,“我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
“项目去年才开始,这里很多人员都是新招的。”该项目内部人员介绍,很少有人能找到厂区,即便找来了,也没有人能被允许进入办公室。
据称,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是我国海水淡化领域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天将有10万吨淡化海水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市民家庭,占到青岛市区供水量的15%到20%。到2015年,青岛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4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增加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