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低温低浊水的直接过滤工艺已日渐成熟,但不同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不同,将影响滤床的截污能力及过滤周期,因此选择合适的絮凝剂非常关键。 铝硅复合无机絮凝剂具有混凝效果好、价格便宜、出水残留铝量低等优点,但不同铝盐的反应过程存在着差异。
笔者以TEOS为硅源合成了新型聚铝硅絮凝剂,采用其直接过滤处理大浪淀水库原水,考察了絮凝时间、投药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与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硅酸铝作了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聚合氯化铝(PAC),A12O3含量为16.75%,碱化度为52,使用前稀释10倍;聚硅酸铝(PASC),自制,A12O3的含量为10.7%,水玻璃含量为9%,硫酸含量为1.2%;硫酸铝,自制,固体A12O3的含量为10.6%;新型聚铝硅(TEOS—PAC),自制,方法见文献[3]。粒度仪,HACH2100N浊度计。
1.2试验方法
原水从某水厂的配水井经管道引入,最大流量为2m3 /h,由流量计控制进水流量。有机玻璃滤柱的高度为280cm,内径为20cm,滤料为无烟煤,粒径为(1.5~2.0)、(2.5~3.1)mm,填充高度为150cm。
2结果与分析
2.1 微絮凝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微絮凝时间对直接过滤的水头损失及过滤周期的影响较大。在直接过滤工艺中,要尽量避免絮体颗粒在滤前增长过大,否则进入滤床后大的絮凝颗粒会沉积在滤料表层,使水头损失迅速增大,明显缩短过滤周期。因此,滤前停留时间(即微絮凝时问) 须根据絮凝剂的种类进行适当调整。国外在采用硫酸铝、氯化铁等絮凝剂时,滤前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3~5min。试验中设定微絮凝时间分别为40、80、120S,对滤前水中的絮体进行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