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情况,国内膜企业摩拳擦掌,都希望尽早参与到海水淡化的市场中来。2011年3月底,中国化工集团依托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奠基,一期工程包括年产16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生产线,100万平方米的超滤膜生产线以及能力达日产70万吨的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成套生产线,这标志着中国膜技术和水处理产业的成果初步产业化。
在海水淡化中,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得到了应用,国内37%的工程采用该技术。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具有进料水质要求低,可靠性、经济性和产品水质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具备余热和低温热源等企业,如电厂、化工厂和钢厂等。利用工厂的废热,有效降低成本,是国家大力提供和鼓励的节能环保项目。国内已建成的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一期10万吨/日项目采用的就是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在有废热提供的条件下,低温多效蒸馏技术与膜技术相比成本更低,维护运营更简单,可以有效利用废热,也为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用水。据了解,国内神华集团、江苏双良节能股份公司、北京国华电力公司、国华河北沧东发电公司4家企业于2009年8月组成联合体,共同设计、研发了2.5万吨/日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中试装置,开了我国自主研发大规模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中试装置的先河,并为大规模建设海水淡化装置奠定了技术基础。
10年前,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开始涉足海水淡化工程。一是涉及海水的长距离输送,二是淡化处理,三是浓海水提炼。在整个技术装备中,耐腐蚀大口径玻璃钢管道、现场大型玻璃钢储罐、玻璃钢防腐工程和反渗透玻璃钢装置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复连众、南京新核等先后开发大直径玻璃钢管道和顶管。据南京新核公司介绍,为了适应核能海水淡化工程,公司投资建立了国内最大4.1米直径的水压试验机装置,开发了国内最大的3.6米直径的防腐玻璃钢管道和海水淡化大型储罐。
近几年,随着国外膜分离技术的引进,原来由国外配套的反渗透膜壳实现了国产化。其中海水淡化型R2540C100E-1W试件采用了美国ASME标准规定,达到了105次耐疲劳指标。目前,POPV的膜壳已经大量应用于海水淡化工程并配套国外技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