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废水常用处理方法比较项目混凝沉淀法电解絮凝气浮法生物处理法化学氧化法优点适合中小水量;工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适合小水量(<60m3/d);处理效率高95以上,运行费用较低,运行操作方式灵活适合中大水量,工艺成熟,运行费用低适合于中小水量,处理效果好,脱色率高缺点根据印花废水性质选择混凝剂;药耗大、产泥量大、单位水量运行费用高对于中大水量的运行成本高工艺较复杂,管理要求严格,对于小水量的废水处理不经济氧化剂制备费用较高,操作要求高,运行费用较高该工程废水具有排量小、浓度大、废水BOD/COD小于0.2等特点,不适宜单独采用生化工艺处理。从小试情况看,采用单纯的物理化学絮凝工艺进行治理不但脱色效果差,且运行成本较高(一般为5元/m3以上)。通过对废水水质性质分析,该工程选择电解絮凝气浮法工艺。工艺流程设计电解絮凝气浮法工艺,利用电解槽内阳极、阴极的氧化-还原、絮凝、气浮等作用,使废水污染物得以净化。
若废水pH大于或等于8需加入H2SO4调节废水pH值至5~7后,用污水泵提升至电解槽内进行净化处理。在电解槽内废水中的色浆、胶浆等污染物在电极反应产物作用下絮凝、上浮,使废水污染物从水体中脱离出来。净化后废水经活性炭吸附等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电解槽每天运行8小时,设计为连续操作,处理量为0.75m3/h,极板为消耗性电极,材质为碳钢。
电解槽内发生电解絮凝气浮反应。电解凝聚气浮是利用外加电压使阴阳极发生电极反应,其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或铝离子,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形成絮粒;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微气泡(氢气)粘附絮粒而上浮,经撇渣后分离。除凝聚反应外,还伴随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起作用的是,活性高,作用强烈,综合处理效果好。印花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在电解槽中大部分形成絮粒通过沉降和气浮去除,一些微小的絮粒悬浮在废水中,废水流入到活性碳滤池,过滤后污染物质得到进一步的去除。注意事项对于小水量的印花废水处理工程(<60m3/d),用电解絮凝气浮法处理具有运行管理方便和运行成本较低的优势。在进行电解槽的设计中,正负电极都选用级铁,这样可以在实际的运行当中进行正负极调换可以避免电极钝化现象。进入电解槽的印花废水pH值的范围对处理效果及运行费用影响很大,通过实际的运行,pH值在5~6之间具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除磷方面可以将常规的A-A-O工艺中的厌氧区和好氧区倒置,国内外已经有实验证明在实验室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如果我们能将此工艺运用到实际中,只需将原有的工艺顺序颠倒一下,基建费用不会太高,日常的运行管理也不会有较大的改变,所以我认为这种工艺还是有实际价值的。企业生产最好能形成封闭系统,就是把有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封闭在生产系统内,不排出污染物,又称无废水系统工艺,这是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