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含油废水物理处理方法

 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典型的初级处理方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 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废水,同时除去大量的污油和悬浮固体等杂质,但处理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在稳定的流速和油含量的特定条件下,可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过滤法

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利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常用的过滤方法有3种: 分层过滤、隔膜过滤和纤维介质过滤。含油废水经过隔油、气浮或混凝沉淀气浮处理后,再用过滤法处理,可使废水中的含油量降到10mg/L以下或更低。常用的层滤工艺是硅藻土过滤(D. E. F)和砂滤(S. F),一般作为深度处理的预处理。用砂滤池过滤时要求废水中不含重油,以免堵塞砂滤层。膜过滤法又称为膜分离法,是利用微孔膜将油珠和表面活性剂截留,主要用于除去乳化油和某些溶解油。滤膜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和混合滤膜等。膜材料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 

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在液固分离方面的应用始于19世纪40年代,现在较为成熟,但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要晚得多。虽然液固分离与液液分离的基本原理相同,但二者设备的几何结构却差别较大。 

浮选法

 浮选法,又称气浮法,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该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 (含油泡沫层) ,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
 该法主要用于处理隔油池处理后残留于水中粒经为10~60μm的分散油、乳化油及细小的悬浮固体物,出水的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20~30mg/L。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不同,气浮法又分为加压气浮、鼓气气浮、电解气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加压溶气气浮法。还有混凝沉淀-气浮法,即在气浮过程中投加适当的混凝剂,使气浮的效果更加有效,但是该法浮渣量大且含有大量气泡。 

药剂法

        药剂法,是投加药剂由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化学方法有中和、沉淀、混凝、氧化还原等。对含油废水主要用混凝法。混凝法是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在水中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团与带负电荷的乳化油产生电中和,油粒聚集,粒径变大,同时生成絮状物吸附细小油滴,然后通过沉降或气浮的方法实现油水分离。常见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等无机絮凝剂和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AM)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不同的絮凝剂的投加量和PH值适用范围不同。此法适合于靠重力沉降不能分离的乳化状态的油滴和其他细小悬浮物。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包括电解法、电火花法、电磁吸附分离法和电泳法。电解法包括电凝聚和电气浮,电凝聚是利用溶解性电极电解乳化油废水,从溶解性阳极溶解出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发生水解作用生成氢氧化物吸附凝聚废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然后沉淀除去油分。

电解凝聚与投加化学絮凝剂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可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广泛,反应迅速,适用的pH范围宽,所形成的沉渣密实,澄清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但是电解凝聚也存在阳极消耗量大、阳极钝化、耗电量高等缺点。前苏联一炼油厂用三相交流电电凝聚法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效果很好。电解气浮法是利用不溶性电极电解含有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废水,利用电解分解作用和初生成的微小气泡的上浮作用,使乳化油破坏,油珠附着于气泡上浮形成浮渣而除去。电解产生的气泡细小均匀因而捕获杂质的能力比较强,去除固体杂质和油滴效果较好,缺点是电耗大、电极损耗大,单独使用时不能达到排放要求。电火花法是用交流电来去除废水中乳化油和溶解油的方法。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发布日期:2012/7/3 10:56: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