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网上曝出“北京水质专家20年不喝自来水”的消息,本市的水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昨天(11日),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处长胡波在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节目时透露,预计2014年底,在“南水北调”工程引来“南水”后,本市会拥有大量新水源,届时将大规模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来替代小区自备井供水。
三要素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
“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评价本市市政供水的水质状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水处理专家张晓健介绍,首先是水源,本市的自来水水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地表水,多来自密云水库;再有就是地下水,即市区周边一些水源地的地下水。最近,由于本市水资源短缺,还调用了一些外地的水资源。“总的来讲,我们的水源完全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水源的标准。”
其次是水处理技术,张晓健说,本市凡采用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都安装了深度处理设施,可去除水中深度污染物。第三是检测,目前北京自来水集团所属公司的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国家饮用水标准106项,对其他一些有可能污染的潜在污染物也可检测,比国标更加严格。
勾兑水意在,降低地下水硬度
对于本市饮用水是密云水库和地下水勾兑出来的说法,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林爱武表示确实如此。她说,针对北京城区地下水硬度较高的特点,北京自来水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关停了部分市区水质超标的水源井,并对一部分地下水厂采用与地表水厂混合后再供出的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记者了解到,本市一些地下水源其实并不理想,但由于水资源匮乏,这些地下水井还要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使用。相反,地表水的硬度是比较低的。
“我们将一部分地下水与地表水勾兑后再供出去,以此来确保供水安全,并尽可能地降低自来水的硬度,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水碱。”林爱武说。
下周公布,上季度水质信息
去年底市水务局曾公开向社会承诺,从今年1月15日起,每个季度都会通过网络向市民公布上季度的水质信息,其中包括出厂水42项指标、管网水7项指标,另外,每年年底还将公布符合国家全部106项指标的水质信息。
据胡波介绍,市水务局自2005年起就组建了一个遍布全市的供水监测网络,其中包括分布在各个区县的12个水质检测站。“经过检测技术水平的逐年提高,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对社会公布真实、可靠、准确水质信息的程度。”
目前,去年第四季度的最新水质信息已经出炉。其中,硝酸盐的检测结果最大为9.7毫克/升,最小为0.7毫克/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10毫克/升;水硬度最大为378毫克/升,最小为177毫克/升,也在国家标准450毫克/升以内。“我们的水质都是严格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内的,本月15日公众就能在网上查询到结果。”胡波说。
小区管线有望,交给专业公司
关于备受关注的老旧小区水质差的问题,胡波表示,由于一些1999年以前的老楼房的管道没有防腐涂层,所以时间长了里面会有锈蚀,自来水确实有一些杂质。但由于涉及产权划分的界限问题,北京自来水集团也比较无奈。
按照《北京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办法》规定,供水企业的管线产权只是划分到各个居民楼的计费水表之前,换句话说,就是以计费水表为界,水表以外的管线产权是归自来水集团所有,计费水表进入居民楼里的立管,包括各家各户的支线管等设施,都属于楼内产权。这部分管线的使用、维护、更新、管理情况,都是由产权人和产权人委托的物业管理部门来负责的。
胡波透露,目前本市也有个初步设想,就是完全抛弃从前物业和房产部门自行管理的方式,在楼内的管线管理中引入专业公司。但是这里面还涉及到产权划分、企业成本增加后的补贴等具体问题。
文章相关链接:大河水网:http://www.dahes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