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一年几度的朋友圈杯摄影大赛也暂时告一段落。神通广大的朋友们,顶着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摩肩擦踵的人流,使尽浑身解数将旅途的点滴跃然圈中:
有人以45度角仰望碧海蓝天,有人对着异域美食忘情垂涎,有人与牛羊嬉戏何其乐哉,有人莺歌燕舞放浪形骸,有人独自行走意图逃离尘世,有人赞颂风土人情暗讽世间黑暗……甚至,酒店房卡、机票、景区门票等物件,也成为他们标榜自我的利器。
而他们的配语也通常千篇一律: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无心之语,在此却用如此轻描淡写的语气,将“诗和远方”定义为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的确,对于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衣食无忧的人来说,舍弃日理万机的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简直就跟在煎饼中加个蛋那么容易。但对于普罗大众,舍弃苟且就意味着降薪失业,意味着住地下室和吃泡面,而诗和远方就像是沾满蜜糖的毒药,一时痛快的背后,却是长时间的痛心疾首。
何况,诗和远方不是免费供应。
我身边不乏富二代们,他们从小就周游列国,旅游花费和家族资产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宜评头论足。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平凡却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但在他们行万里路的背后,却是通宵达旦地兼职赚钱,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更令人心生敬佩……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一般却懒于自我奋斗,看到别人游山玩水便心生羡艳,一种“他们有我也必须要有”的心态根深蒂固,但无奈囊中羞涩,只能义正辞严地向父母伸手要钱,并美其名曰:“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此种种,简直混账。
一次长途旅行的开销,往往大概就是父母一个月的薪水总和。
当他们在草原上纵情奔跑时,父母在狭窄的办公室熬夜加班。
当他们山珍海味大快朵颐时,父母在廉价的菜场讨价还价。
当他们在和旅伴谈笑风生时,父母在和难缠的客户们唇枪舌战。
甚至当父母来电关心问候时,他们都能不厌其烦地挂掉:“烦死了,别来妨碍我诗意的生活。”
这些例子绝对不在少数。
当你觉得自己过得很好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其他人为你承担了苦难。除了最爱我们的父母,没有人会为其如此不计条件地付出。他们为了我们的诗和远方,宁愿一辈子苟且下去,即使心存芥蒂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实际上,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才能体味诗和远方的真正价值。
真正的正能量,不是视苟且为一生仇敌,费尽心思将其抛之脑后,而是能够在夜以继日的苟且中茁壮成长,使自己在拥抱诗和远方的时候,能够多一份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