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废水的来源与特性
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居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物污染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新型助剂等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使COD浓度也从原来的数百毫克每升上盛大2000~3000mg/L,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开发高效经济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2. 棉纺染色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性
棉纺织产品主要由棉花或棉花与化学纤维混合后经过纺纱、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生产出产品,主要产品品种有:纯棉和棉混织。棉混织产品中化学纤维所占的比例较大。
棉及棉混纺织品可分为薄型织物(普通白布及染色布)及厚型织物(绒布、灯芯绒布)两种。根据织造方式的不同,棉及棉混纺织品可分为机织产品和针织产品,除染色前处理过程略有不同外,其染色及印花工艺基本相同。
印染废水来源于印染过程的各生产工序,主要有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1) 退浆废水
退浆废水一般占总废水量的15%左右,污染物总量约占总量的一半,水量虽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各种浆料、浆料分解物、纤维屑、淀粉碱和各种助剂。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上浆以及淀粉为主的(如棉布)退浆废水,BOD5/COD约0.3~0.5,可生化性较好。上浆以聚乙烯醇(PVA)为主的退浆废水,BOD5/COD约0.1左右,废水可生化性较差。近年来改性淀粉逐渐有取代化学浆料的趋势,其可生化性较好,BOD5/COD约0.5~0.8 。
(2) 煮炼废水
为保证漂白和染整的加工质量,要将纤维中的棉蜡、油脂、果胶类含氮化合物等杂质去除。煮炼一般用烧碱、肥皂、表面活性剂等水溶剂,在120℃、PH值约为10~13的条件下对棉纤维进行煮炼。煮炼废水的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BOD和COD平均值高达数千毫克每升,其中主要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呈强碱性,水温高,呈褐色。
(3) 漂白废水
水量大,但污染较轻,其中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
(4) 丝光废水
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任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
(5) 染色废水
水量较大,水质随所用染料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一般呈强碱性,色度很高,COD较BOD高得多,可生化性较差。
(6) 印花废水
水量较大,除印花过程的废水外,还包括印花后的皂洗、水洗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其中含有浆料、助剂等,BOD、COD均较高。
(7) 整理废水
水量较小,其中含有纤维屑、树脂、油剂、浆料等。
(8)碱减量废水
是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的,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碱减量工序排放的废水中CODcr可高达9万mg/L,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那被生物降解,此种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印染废水的排放量与产品品种、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管理水平有关。
表1-1 国内不同规模棉纺织印染厂用水量
规模/万锭 |
全年棉用量/t |
年纺棉产量/t |
年棉布产量/×104m |
用水量/(m3/d) |
备注 |
1.5 |
1000 |
900 |
720 |
1500 |
废水量占用水量的80%~90% |
2.5 |
2900 |
2589 |
1685 |
2588 |
4.0 |
5000 |
4550 |
2100 |
3050 |
表2-2 典型印染厂的水质
印染厂类别 |
PH值 |
色度/倍 |
CODcr
/(mg/L) |
BOD5
/(mg/L |
硫化物/(mg/L) |
总固体/(mg/L) |
总悬浮物
/(mg/L) |
全能印染厂 |
9~10 |
300~400 |
600~800 |
150~200 |
0.7~1.0 |
900~1200 |
100~120 |
卡其染色厂 |
10~11 |
400~450 |
600 |
150 |
20~30 |
1800~2000 |
150~200 |
人棉染色厂 |
6.5~8 |
500 |
1200 |
300 |
2~3 |
2500 |
500 |
灯芯绒染色厂 |
9~10 |
500~600 |
500~600 |
200~300 |
4~6 |
1800~2000 |
150 |
织袜厂 |
8~9 |
150~200 |
500~600 |
120~150 |
4~6 |
1200 |
60~80 |
3. 毛纺染色废水的来源及特性
(1) 洗毛废水
洗毛工艺是利用机械、化学作用从原毛中去除羊毛脂、羊汗、泥砂、杂质和大部分矿物性物质。洗毛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成分是羊毛脂、羊汗、泥土、羊粪等,污染物的浓度与羊毛品种、产地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优质细毛总含杂中一般羊毛脂约为10%~40%,羊汗为2%~20%,砂土5%~40%,植物0.5%~6%.羊汗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钠、不溶性物质和有机物。羊毛脂是组成废水中COD和BOD的主要成分。洗毛废水外表常呈棕色或浅棕色,表面覆盖一层含各种有机物、细小悬浮物一级各种溶解性有机物的含脂浮渣。
国内常规洗毛工艺排水状况为:第一槽不断补水,溢流排放,一个班周期排放一次;第二、第三槽由于添加洗剂和助洗剂,为基本闭路,一般1~3个班周期排放一次;第四、第五槽不断为补充新鲜水,并溢流排放,1~2班次全部排放一次。第一~第五槽分别排出的废水,其水质与羊毛品种、洗毛工艺耗水量等因素有关。
表3-3 洗毛废水水质
废水来源 |
BOD5/(g/L) |
COD/(g/L) |
含脂量/(g/L) |
悬浮物/(g/L) |
PH值 |
ABS/(mg/L) |
第一洗槽 |
2~8 |
5~20 |
1~5 |
沉淀前6~10
沉淀后2~4 |
8 |
4~40 |
第二、三洗槽 |
15~30 |
30~50 |
10~25 |
2~4 |
9~11 |
100~500 |
第四、五洗槽 |
0.15~0.3 |
0.4~0.6 |
少量 |
少量 |
8 |
24~44 |
五个洗槽混合水 |
2~7 |
5~15 |
1.0~3 |
2~4 |
- |
15~40 |
洗毛废水排放量随选毛机型号、羊毛品种及洗毛工艺有所不同。目前国内洗毛设备和加工水平,每加工1t国产原毛,平均耗水量需要15~35t。每一台国产洗毛机,加工原毛能力为8~12t/d,以每天洗原毛10t计,则每台洗毛机排出的废水量为150~350t/d。
(2) 毛纺印染废水
由于羊毛结构中含有羟基和氨基,因此纯毛织物染色多用上染率较高。染色牢度较好的酸性酸性染料和媒介染料。毛纺混织物染色所用的染料随所用的化学纤维品种不同而不同。除采用上述燃料外,还采用分散、直接、阳离子等染料,一般均采用两步法染色。由于织物中羊毛(或其他动物毛)所占比例较高,仍以酸性和媒介染料为主。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助剂主要为:醋酸、硫酸、重铬酸钾、元明粉、柔软剂、匀染剂、渗透剂等。染色后助剂基本上全部进入到染色残液中。染色助剂是染色废水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
表4-4 毛纺印染废水的一般特征
产品 |
产水量/(t/m) |
PH值 |
色度/倍 |
COD |
BOD5 |
Cr6+ |
S2- |
SS |
精纺 |
0.3 |
6.0~7.0 |
64~128 |
150~300 |
100~150 |
0.2~0.5 |
0.5~1.0 |
50~150 |
粗纺 |
0.3 |
6.0~7.0 |
128~256 |
250~400 |
150~400 |
0.2~0.5 |
0.5~1.0 |
100~200 |
绒线 |
0.3 |
6.0~7.0 |
256~512 |
300~600 |
150~300 |
<0.5 |
<0.5 |
100~200 |
4.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的主要对象是碱度、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极慢的有机物、染料及有毒物质。国内的印染废水多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生化主要用于COD、BOD的去除,物化主要用于脱色、悬浮物及不可生物降解COD的去除。近年来由于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处理增加了难度。原有生物处理系统大都由原来的70%COD去除率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旧的生化法在脱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此外,PVA等化学浆料造成的COD占印染废水总COD的比例相当大,但由于它们很难被普通微生物所利用而使其去除率只有20%~30%。
针对印染行业废水处理难度的增加,近年来国内外都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是新的生物处理工艺和高效专门细菌以及新型化学药剂的探索和应用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高效脱色菌和PVA降解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高效脱色混凝剂的研制等。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方法列于表5-5。
表5-5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技术
名称 |
主要构筑物、设备及化学品 |
处理对象 |
格 栅 |
各类机械 |
粗大悬浮物、漂浮物 |
中 和 |
中和池、碱性(酸性)物质的投加系统、沉淀池、泵;中和剂 |
PH值 |
混凝沉淀(气浮) |
各种型式反应池、加药系统、沉淀池(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气浮分离系统:加压溶气气浮、射流气浮、涡凹气浮、泵、空压机等;混凝剂、酸、碱等 |
色度、胶体状悬浮物、混凝后絮体、COD |
过 滤 |
各种形式的过滤器 |
悬浮物 |
氧 化
(臭氧氧化、二氧化氯氧化、氯氧化、光催化氧化等) |
氧化塔(池)、氧化剂投加系统、废水提升泵;
氧化剂、催化剂等 |
COD、BOD、细菌、
色度 |
吸 附
(活性炭、黏土等) |
装有活性炭、硅藻土、煤渣等的吸附器及再生装置 |
色度、COD、BOD |
生化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 |
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供氧曝气设备、污泥搅拌设备、泥水分离设备 |
色度、COD、BOD、
颗粒状污染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