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一些国家收集利用雨水的做法和经验

新加坡:珍惜水资源  建起“集水区”



  新加坡国土面积640多平方公里,人口420多万,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据统计,新加坡日均用水量110万~13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量4.8亿立方米,其中约一半水量从邻国马来西亚的柔佛水库经线引入,另一半则从境内本土采集。受岛国地质条件限制,新加坡严禁开采地下水,以防止地面沉降,因而获取水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采集雨水。新加坡一位政府部长曾说过:“每一滴落在新加坡土地的雨水,我们都会想办法把它收集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加坡政府成功地采取了适合岛国特色的集水区计划,在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



  一,集水区规划建设:新加坡地处热带,赤道型气候明显,长夏无冬,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1月为雨季,雨水较多,降雨特征为密度高、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小。由于没有河流,新加坡的主要水源就是降雨,因此修建了许多蓄水池,水通过集水区收集流入蓄水池,输送到水厂进行处理后进入供水网系统。



  集水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受保护集水区、河道蓄水池以及城市骤雨收集系统。中央集水区为受保护的集水区,同时也是自然保护区,其土地专门用来收集雨水,因而有着高质量的原水。随着用水量的逐步增加,中央集水区已经无法满足供水需求。1971年,新加坡开始实行第一个非保护集水区的供水计划,即利用河流建造蓄水池。20057月,新加坡政府不惜斥资上亿美元,开工建造滨海堤坝,计划把滨海湾开发为一个大型河口蓄水池,2007年年底建成后,它的面积将等于新加坡总面积的1/6。另外,新加坡几乎每栋楼顶都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雨水经过专门的道输送到各个水库储存,由水泥建成的规模较大的暴雨集水池有8个。



  据统计,新加坡国土面积一半是集水区,总库容接近1亿立方米。马洛蓄水池及其设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采集城市居民区雨水的现代化集水工程。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09年之前,把滨海盆地围成一个大水库,并建造“实里达/实龙岗”蓄水池,并把所有蓄水池连接起来,使集水区范围增至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二、集水区的环境保护:新加坡政府对于集水区的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制订出台了严格、详细的规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工业布局和用地规划。政府规定,在策划新的供水发展计划时,要评估现有的环境条件,严格控制、理与供水计划不相适应的施工建设,保护集水区环境以确保原水的水质。这些措施包括立法、制土地的应用、征用土地、迁徙非法住户和反污染等。例如:将有污染工业和有潜在污染的工业安置在非集水区;禁止在集水区内饲养有蹄动物;在蓄水池的周围建立绿化带;当发展新镇公共组屋时,限制建筑物的密度等。



  2.监测水质及控制污染。早在1971年进行第一个非保护集水区的供水计划时,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就成立了一个污染监测小组。小组成员执行例常的野外勘察,监视及阻止在集水区倾倒废物等污染活动。另外,每日由公用事业局中央供水检验室检验从原水的水源、净水厂、净水库、配水网络及客户处抽取的样本。水务部门通过这些日常监测,确保供水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3.废污排放。新加坡是世界上带头推行两种水沟并行系统的国家之一,能分开收集雨水和用后的废水。新加坡政府环境部和水资源部负责理当地的污水系统,在反污染方面执行严格的制条例,污水处理厂必须将污水处理到符合标准的水质后才允许排入大海。针对工厂、居住区、商业区等不同情况,政府都有详细的排污规则,并按时进行升级和改进。例如:如果工厂排出的污水不符合所规定的标准,其必须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在新加坡所有的建筑物上装置现代化的卫生设备;所有住宅区内的沟渠都必须加盖;更新垃圾收集中心及垃圾槽的设计以减少污水的泄漏;更改住宅区楼下地面的倾斜度,以便使清洗地面后的水能够排入污水;在建筑工地实行各项控制污染措施;将小贩迁移到有完整废物排放设施的小贩中心或场所。



  三、集水区的综合开发: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大力开发集水区的综合职能。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推出了一项简称“ABC”的计划,即“活跃、美丽、干净”(ActiveBeautiful  Clean),清淤疏浚,美化环境,配套建立休闲娱乐设施,使这些蓄水池及河道不但能够收集雨水,而且也变成民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的麦里芝蓄水池有一座“树顶吊桥”,它高25米、宽60厘米、长150米,微风起处,桥身轻晃,游人亦随之摇曳,不时发出阵阵惊呼,简直如同置身于美国著名影片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之《夺宝奇兵》里的惊险境地。通过吊桥穿越树林,不仅能近距离欣赏树林内的动植物生态,还可从树顶俯瞰丛林,这与走在地面抬头仰望是全然不同的景致。游客们经历了激情的时刻,也同时把麦里芝蓄水池作为一个难忘的旅游景点记在了心里。树木幽深,池水清澈,飞鸟盘旋,游鱼嬉戏,一个个环境清幽的蓄水池,成就了生机勃勃的城市绿洲。



  根据世界水资源权威机构的评估,新加坡每年的“水量流失”只有5%,是全球失水量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公用事业局也因而被列为全球最佳水务理机构之一。目前,新加坡政府开源与节流双项并举,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正在向着实现水资源自力更生的目标努力,而其中适合岛国特色的集水区计划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驻新加坡记者  李满

 


印度:集雨已见成效区域 地下水位稳定上升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幅员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从北到南既有白雪皑皑的“花雨雪国”,也有森林蔽野的莽莽高原,还有干旱少雨、人迹罕至的拉贾斯坦沙漠。由于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因此印度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这使得很多地方干燥少雨,旱情频出。很久以来,印度人民就开始在生产生活中收集雨水,一些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的装置和传输系统在印度随处可见,甚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且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来说,把身边雨水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再利用,已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印度,不少家庭直接将雨水从自家屋顶引入到院内蓄水池,通常一个雨季收集的雨水就可以基本满足一家全年的用水要求。正因为此,很多农民在盖新房时,都会提前预留出修建蓄水池的地方。在修建蓄水池时,他们会在池里放置一些鹅卵石和粗沙,雨水经过沙石的简单过滤,就可以饮用了。在屋檐上,主人一般会设计出突出的沟槽接收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再经过导进入地面的蓄水池。在村庄一些空旷的地方,农民还会用水泥砖石等材料修建一些简易储水池,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



      在印度一些大中城市,高架的立交桥在雨水收集中也派上了用场。市政部门在许多幅面比较宽的立交桥下修建了大型储水池。雨水充沛时会顺着立交桥两侧的排水沟直接流入到桥下的水池里。可别小看了这些雨水,它们基本上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浇灌需求了。在一些大型广场、学校操场和机场等场所,一般也预先修建了宽约两尺、深1尺多的导流渠,将雨水导入附近的储水池内。



     对印度来说,由于68%的土地依赖变化无常的降雨和自然界,开发科学的微型集水区将成为许多农村实现持续抗旱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的一些农村在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开始建立不同规模的水区,尽可能把雨水储存起来。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村庄实施这一措施,不少地方因此摆脱了依赖罐车运水的历史。与此同时,印度还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大中型水库。10多年来,印度在建造大中型水库方面花费了8500多亿卢比,使得土地灌溉面积达到了近32%。然而,在印度建造一座新的大型水库成本较高,每公顷土地的投资需要8万至10万卢比,而开发一个对生态无害的微型集水区,灌溉每公顷土地的费用仅为60001万卢比。为此,印度政府做出新的规定:只有在为了节约能源和蓄水而必须建造的地方,才批准兴建大型水库。



    在印度许多地区,鼓励收集雨水是当地政府的一贯方针。在一些贫穷边远地区,地方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居民自己筹资以及民间捐资等手段,为农民修建了不少雨水收集设施。一些大型的雨水接收装置还派专人理,统一分配用水。为了节约用水,印度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水资源部,对全国的水资源统一理和调配。



      2005年,被称为水资源领域“诺贝尔奖”的“斯德哥尔摩年度水奖”颁发给了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以表彰其成立25年来对于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何以获得此项殊荣?原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该中心创造性地开发出一整套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沉淀和清洁的方法,通过在农村建造水池、池塘、人工湖泊等,积蓄雨水。不仅如此,该中心还针对很多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的现状,把古老的雨水储蓄技术也搬到了城市:通过在屋顶设置雨水采集箱、在地面设立雨水过滤箱等措施,把洁净的雨水导入地下水井,建立起一套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简易系统。



      统计数据显示,印度鼓励雨水收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据印度雨水收集组织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充分收集及利用雨水,印度一些城市的地下水位稳定上升。新德里11个雨水收集项目资料显示,两年中该市地下水位上升了5米—10米。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未开展雨水收集区域的地下水位仍然呈下降趋势。报告认为,不“捕捉”雨水是一种国家性浪费,以新德里为例,年降雨量为611毫米,城市面积是1486平方公里,假定收集效率是50%,每年可收集4500亿升水,相当于整个城市水需求量的35%左右。

 

美国:鼓励雨水收集利用


    
在美国,雨水收集的英文是“Rain  Harvesting”,意思是像收获庄稼一样收获雨水。



     美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尽在大城市很少看到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但不少城市早就建立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当维修城市供水设施时,就启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保证市民的用水不会中断。在美国郊区和乡村,多数人居住在独栋楼房里,有雨水收集利用的便利条件,而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收集利用雨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有的水都是雨水。”这是美国雨水收集利用专家理查德·海尼忱经常说的一句话。的确,不论是地下储水层的水,还是河里、井里的水,最早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雨水落到地面,透过土壤、石层渗灌到地下储水层,带上了矿物质和盐等有益于人们健康的物质,然而也带上了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化学元素及各种细菌。“收集的雨水质量,一般来说高于地下或地面的水。”这是得克萨斯州水资源开发理事会一份研究报告的结论。该报告指出,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不仅可减轻人类对水资源的压力,保护环境,还可避免人们饮用含有多种有害化学元素的水。最明显的是,雨水一般比地下水质要软得多,这可以节省地下水处理中使用的软水材料,也可在洗涤时节省肥皂、洗涤剂等。



     在城市和郊区,人们收集储存雨水可应付停电断水等紧急情况,在边远地区可应对干旱季节井枯缺水的困境。



    在美国,仍有不少自来水光顾不到的人烟稀少地区。在这些地区,雨水收集经过简单处理,卫生程度一点都不低于城市人每天要喝的瓶装水,而成本却比瓶装水低得多。在得克萨斯州部分地区,人们的日常用水,甚至灌溉都要靠收集雨水来解决。因此,在这类地区雨水收集利用普及率非常高。一般计算,美国人均每天食用、洗漱、洗衣等生活用水平均为50加仑。在得克萨斯州,一个普通人家靠房顶接收雨水,每年可收集到4万加仑以上的雨水,可供一家4口用大半年。



    雨水收集利用不但降低了人类用水对地下储水层的压力,减缓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也减少了雨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多年来,美国房地产业在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住宅时,始终没有忽视雨水收集利用这一环节。美国有大型的市政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也有私人家庭雨水收集利用设备。今天,只要上网,就可为自家找到合适的雨水收集利用器材,联系到技术人员来安装。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雨水收集列入重要的环保项目,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得克萨斯州的奥斯丁和圣安东尼地方政府,减免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销售税和固定资产税,同时为安装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家庭,提供最高可达450美元的费用支持。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美国人雨水收集利用的意识也不断加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鼓励雨水收集利用,而促进雨水收集利用的民间机构也在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环保主义者义务为雨水收集利用机构工作,为提高人们雨水收集利用做出了贡献,如得克萨斯州的水资源开发理事会的不少环保主义者,就参与编制了一份《得克萨斯雨水收集手册》,免费让所有人参阅使用。目前,这本手册不但在得克萨斯州非常受欢迎,在全美供不应求,甚至已经引起其他国家人们的极大兴趣。



德国:50万家庭用上集雨装置



  德国雨水利用的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甚至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雨水利用产业。但无论是与德国人交谈,还是消化雨水利用的资料,记者都强烈地感觉到,雨水利用并不能代替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德国社会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首先,对“生命之水”采取充分负责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有可能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并利用节水的装置和器械。正是广大居民和众多消费者的节约意识,迫使生产厂家不断改进技术,如洗衣机由1970年的每次用水量140立升减少到1992年的60立升,现在洗衣机的用水量已经下降到50立升以下。



      其次,对厕所水箱进行改革。水箱每冲一次马桶的用水量由过去的912立升下降到46立升,现在改为压力冲器,压力冲刷的用水量已经节省到每次3立升。



      第三,推广使用节水龙头。通过控制水的流速,一个4口之家每天可节水1215立升。



      第四,查堵跑、冒、滴、漏。一个水龙头如果滴滴答答地漏水,每年的耗水量可以达到5000立升。



      第五,时刻注意节水,不要因小而不为之。人们每天都要刷牙洗脸,“刷牙或打肥皂时一定不要忘记将水龙头关闭”,这是记者在查找雨水利用的资料时摘自文件上的一句话,德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他们仍时刻不忘节水。



      目前,德国人洗澡正逐步放弃盆浴,取而代之的是淋浴。据测算,仅此一项即可节约三分之一的用水。此外,也改变了庭院浇花的方式,从白天浇花改为早晚浇花,这样可减少水分的蒸发,达到节水的效果。在公共场所,安装的几乎全都是自动关水装置,这种装置经过无数次测试,既保证卫生又能节约用水。



      说到雨水的利用,在德国排在第一位的是对地下水的补充。城市扩张的速度越快,地下水位的下降也就越加严重,只有将雨水返还给大地,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水位下降的趋势才能得到缓解。德国很多古老的城镇,路面都是用很小的方石块铺成的,至今仍保持着原貌。用石块筑路就是为了让雨水回归大地,雨水滋润了德国城市周围成片的森林,而森林不仅留住了雨水,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在有些淡水资源并不充足的州,州政府鼓励居民建雨水利用设施,甚至给予一定的资助。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节约饮用水的目的。这些州的目标是,能不用饮用水的地方,就不要动用饮用水。民间也有一些环保组织或基金会赞成并支持对雨水的利用。他们开辟了网站或热线电话,向居民介绍雨水利用的科学方法,在何处购买蓄水装置或蓄水池,如何安装和使用等。



      记者的一位德国朋友冬克尔是大学的教授,住在德国东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市。他的家是1992年新建的,独门独院,房子建得很漂亮,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大花园,花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游泳池。他的房子不仅利用太阳能供暖,地下还有一个可以储藏1万立升雨水的蓄水罐。冬克尔告诉记者,蓄水罐的雨水主要是用来冲刷厕所的,本来也可以用来洗衣服,但由于盖房时忘记与设计人员沟通,结果雨水装置未能与洗衣机的道连接。冬克尔花园的花草完全用雨水浇灌,养鱼的池塘和游泳池的水也都是雨水。记者问,为什么花钱投资建雨水装置?政府有补贴吗?冬克尔告诉记者,政府没有补贴,雨水装置的投资已经赚回来了。在德国,像冬克尔教授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出于一种对资源的爱护和节约,自觉自愿自己掏腰包建雨水收集装置。据雨水利用网站介绍,德国用上雨水装置的家庭已经拥有50万户,每年还在以5万至8万户的速度扩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生产雨水装置的生产厂家正在扩大生产。由于蓄水装置增加,对公共下水道的压力也随之减小。现在很多城市暴雨来临时往往是道路被淹,河水暴涨,严重时甚至漫过堤坝,形成洪涝灾害,而雨水利用的普及,特别是在工商企业普及利用雨水,则可大大减轻政府对公共下水道投资的压力。



      德国家庭对雨水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房顶收集雨水,雨水经过道和过滤装置进入蓄水箱或蓄水池。使用蓄水箱或蓄水池里的雨水需要压力装置,把水抽到卫生间或花园。德国政府对雨水的利用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必须单独形成走雨水的一套道,绝不可和饮用水共用一个截门或有任何交叉。巴登—符腾堡州已经发生了两次公共饮用水网遭受污染的重大事件,起因都是雨水和公共饮用水共用一个截门。

, 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mso-themecolor: text1">



    雨水收集利用不但降低了人类用水对地下储水层的压力,减缓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也减少了雨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多年来,美国房地产业在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住宅时,始终没有忽视雨水收集利用这一环节。美国有大型的市政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也有私人家庭雨水收集利用设备。今天,只要上网,就可为自家找到合适的雨水收集利用器材,联系到技术人员来安装。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雨水收集列入重要的环保项目,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得克萨斯州的奥斯丁和圣安东尼地方政府,减免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销售税和固定资产税,同时为安装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家庭,提供最高可达450美元的费用支持。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美国人雨水收集利用的意识也不断加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鼓励雨水收集利用,而促进雨水收集利用的民间机构也在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环保主义者义务为雨水收集利用机构工作,为提高人们雨水收集利用做出了贡献,如得克萨斯州的水资源开发理事会的不少环保主义者,就参与编制了一份《得克萨斯雨水收集手册》,免费让所有人参阅使用。目前,这本手册不但在得克萨斯州非常受欢迎,在全美供不应求,甚至已经引起其他国家人们的极大兴趣。



德国:50万家庭用上集雨装置



  德国雨水利用的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甚至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雨水利用产业。但无论是与德国人交谈,还是消化雨水利用的资料,记者都强烈地感觉到,雨水利用并不能代替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德国社会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首先,对“生命之水”采取充分负责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有可能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并利用节水的装置和器械。正是广大居民和众多消费者的节约意识,迫使生产厂家不断改进技术,如洗衣机由1970年的每次用水量140立升减少到1992年的60立升,现在洗衣机的用水量已经下降到50立升以下。



      其次,对厕所水箱进行改革。水箱每冲一次马桶的用水量由过去的912立升下降到46立升,现在改为压力冲器,压力冲刷的用水量已经节省到每次3立升。



      第三,推广使用节水龙头。通过控制水的流速,一个4口之家每天可节水1215立升。



      第四,查堵跑、冒、滴、漏。一个水龙头如果滴滴答答地漏水,每年的耗水量可以达到5000立升。



      第五,时刻注意节水,不要因小而不为之。人们每天都要刷牙洗脸,“刷牙或打肥皂时一定不要忘记将水龙头关闭”,这是记者在查找雨水利用的资料时摘自文件上的一句话,德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他们仍时刻不忘节水。



      目前,德国人洗澡正逐步放弃盆浴,取而代之的是淋浴。据测算,仅此一项即可节约三分之一的用水。此外,也改变了庭院浇花的方式,从白天浇花改为早晚浇花,这样可减少水分的蒸发,达到节水的效果。在公共场所,安装的几乎全都是自动关水装置,这种装置经过无数次测试,既保证卫生又能节约用水。



      说到雨水的利用,在德国排在第一位的是对地下水的补充。城市扩张的速度越快,地下水位的下降也就越加严重,只有将雨水返还给大地,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水位下降的趋势才能得到缓解。德国很多古老的城镇,路面都是用很小的方石块铺成的,至今仍保持着原貌。用石块筑路就是为了让雨水回归大地,雨水滋润了德国城市周围成片的森林,而森林不仅留住了雨水,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在有些淡水资源并不充足的州,州政府鼓励居民建雨水利用设施,甚至给予一定的资助。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节约饮用水的目的。这些州的目标是,能不用饮用水的地方,就不要动用饮用水。民间也有一些环保组织或基金会赞成并支持对雨水的利用。他们开辟了网站或热线电话,向居民介绍雨水利用的科学方法,在何处购买蓄水装置或蓄水池,如何安装和使用等。



      记者的一位德国朋友冬克尔是大学的教授,住在德国东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市。他的家是1992年新建的,独门独院,房子建得很漂亮,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大花园,花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游泳池。他的房子不仅利用太阳能供暖,地下还有一个可以储藏1万立升雨水的蓄水罐。冬克尔告诉记者,蓄水罐的雨水主要是用来冲刷厕所的,本来也可以用来洗衣服,但由于盖房时忘记与设计人员沟通,结果雨水装置未能与洗衣机的道连接。冬克尔花园的花草完全用雨水浇灌,养鱼的池塘和游泳池的水也都是雨水。记者问,为什么花钱投资建雨水装置?政府有补贴吗?冬克尔告诉记者,政府没有补贴,雨水装置的投资已经赚回来了。在德国,像冬克尔教授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出于一种对资源的爱护和节约,自觉自愿自己掏腰包建雨水收集装置。据雨水利用网站介绍,德国用上雨水装置的家庭已经拥有50万户,每年还在以5万至8万户的速度扩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生产雨水装置的生产厂家正在扩大生产。由于蓄水装置增加,对公共下水道的压力也随之减小。现在很多城市暴雨来临时往往是道路被淹,河水暴涨,严重时甚至漫过堤坝,形成洪涝灾害,而雨水利用的普及,特别是在工商企业普及利用雨水,则可大大减轻政府对公共下水道投资的压力。



      德国家庭对雨水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房顶收集雨水,雨水经过道和过滤装置进入蓄水箱或蓄水池。使用蓄水箱或蓄水池里的雨水需要压力装置,把水抽到卫生间或花园。德国政府对雨水的利用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必须单独形成走雨水的一套道,绝不可和饮用水共用一个截门或有任何交叉。巴登—符腾堡州已经发生了两次公共饮用水网遭受污染的重大事件,起因都是雨水和公共饮用水共用一个截门。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大河水网/发布日期:2008-7-4 15:04: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