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不算长。但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社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和先锋城市,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正如年轻的深圳喜欢创造奇迹一样,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水务集团)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着一个个奇迹,成为中国水务行业的佼佼者。
为了解它们辉煌的变迁历程,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水务集团,并对该集团副总经理刘振深进行了专访。
刘振深,广州市人,1984年深圳特区建设初期奉命来到深圳。从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有关官员到企业领导,业界人士称他为如他名字“振(兴)深(圳)”般“拓荒牛”式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同年10月,深圳市自来水公司(深圳水务集团的前身)也由原宝安县自来水公司改名而诞生。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提出了“在全国率先组建供排水一体化的大型水务集团”。2001年12月28日,融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深圳水务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开创了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务产业战略重组的新模式。供排水一体化经营后,深圳特区内污水处理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圳特区内的污水处理率由供排水一体化前的56%提高到现在的88%,提高了近30多个百分点。
多年来,深圳水务集团为满足深圳城市供排水需要,为净化环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目标要求,该集团实施了“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布局走出特区,向外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全国水务行业最大并购
随着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集团要做大做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引进外资参与水务建设势在必行。
2002年度,根据市政府要求,深圳五家国企股权首次向国际招标。其中,包括深圳能源集团、深圳水务集团、深圳燃气集团、深圳公交集团和深圳市食品总公司。
在此次国有企业国际招标改革中,深圳水务集团向外资转让45%股权,这将为集团回收大量资金。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国际招标招募,深圳水务集团最终选择了全球最大的水务集团法国威立雅水务。其中,深圳市国资委控股55%,威立雅水务和北京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共持股45%。2004年9月23日下午,改股后的深圳水务集团举行合资挂牌仪式,标志着我国水务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并购交易完成,交易额达4亿美元。
事实证明,此次股权改革的做法是正确的。深圳市水务集团在股改后的这几年中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走出去做中国水务的领航者
集团组建初期,严格意义上说只是深圳特区水务集团,仅经营特区内业务。必须走出去,才能做大做强。集团的目标是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要做中国水务行业的领航者
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圳水务集团要扩大在外地的投资项目。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管理技术,加强对内地的投资,向内地输送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做成一个全国性的水务集团。
2002年12月,深圳水务集团与焦作市政府签订了《投资经营焦作市城市供水协议》。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被业界认为是深圳水务集团走出特区、布局向外扩张的启动。2003年9月,深圳水务集团运营管理广州市番禺区前锋净水厂项目签约仪式在番禺隆重举行,从此开创了跨地区经营污水处理业务的先河。
在“共赢”与“以运营为核心”这两大投资理念下,深圳水务集团确立了对外投资的“深水模式”。一是通过改善管理、技术创新挖掘经营潜力,提高合资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二是最大限度保证合资后水务企业人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倾尽全力为当地市民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繁荣当地经济。
目前,深圳水务集团已是全国供水规模最大的供排水一体化的集团。除了承担着深圳特区90%以上的供水和99%的污水处理业务,以及控股经营宝安、龙岗两区供水外,深圳水务集团还在全国七个省成功投资了十六个水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