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畜无水愁断肠,肥田沃地不出粮;为求一瓢清泉水,携儿带女跑他乡。”这是曾经流传于巧家民间的一首令人辛酸的歌谣,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巧家县已有3万余名农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巧家县是山区大县、穷县,境内山峦叠嶂、峰险坡陡、峡高谷深、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地表水分配严重不均,财政特困导致全县水利建设罕见滞后,广大农村群众饮水极为困难,许多农户居住地无取水点,人畜饮水基本上靠村民以肩挑手提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并且水源主要是河水、塘水、井水,不安全的水源时刻威胁着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2002年规划复核调查,全县不安全饮水人数达到36.5万人,解决农民不安全饮水困难已迫在眉睫。
2005年以来,巧家县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建设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后,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国家补贴、农户投劳、多方受益”原则,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惠民工程抓紧抓好。建设中,将项目实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采取集中建管网、分散用水窖的建设形式,落实了项目建设辖区行政一把手和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双重负责制,并推行规划建卡制、招投标制、社会公示制、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制、资金报账制、项目监理制、管理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建设标准,保证项目实施稳步推进;同时,注重用水农户全程参与,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另外,还加强督查,并采取专人、用水农户分段、集体统一、建立用水户协会等管理方式,加强工程后续管理,确保发挥效益。到2007年底,全县共争取投入1123.41万元资金(其中:国家补助741.02万元,省级补助71.85万元,市、县级配套及农民投工投劳310.54万元。),在白鹤滩、老店、药山、炉房、大寨等12个乡(镇)35个村,建成饮水工程2615件(其中,供水管网65件200.83公里,集雨水窑2550个,蓄水7.65万立方米),解决了31577人和33539头牲畜饮水困难。
今年,再次争取资金890.84万元,在包谷垴、崇溪、马树等9个乡(镇)23个村178个村民小组建设供水管网58件132.132公里,集雨水窖2237个,计划蓄水5.59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又将解决23495人和28149头牲畜饮水困难。
据巧家县水利局局长李荣介绍,巧家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已列入项目实施规划19.2万人,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0万人、“十二五”期间解决9.2万人的饮水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