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大河水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大河人家水家电配件超市-涓涓清泉润民心--写在四川通江县24.3万农民告别“饮水难”之际
联系方式
  • 地址:河南郑州中州大道郑汴路交汇处建业置地广场A座东单元23A
  • 联系人:魏小姐
  • 电话:0371-63893039 QQ:860308718,15515596215 0371-66661908
  • 传真:0371-63893039
  • 邮编:450000
  • E-Mail:dahepeijian@163.com
  • 网址:http://www.daheshui.com
公司最新新闻
我要留言
  • 姓名:
  • 单位:
  • 电话:
  • 信箱:
  • 留言:
涓涓清泉润民心--写在四川通江县24.3万农民告别“饮水难”之际
添加时间:2008/10/28 8:29:09
作者:姚润丰、杨三军
来源:大河人家水家电配件超市

?? 成都10月26日电(记者姚润丰、杨三军)一个专门用来背水的桶,在四川省通江县永安镇旧县坪村农民张必超家,已经被当作“古董”收藏了起来。“今年8月初通上自来水后,我再也不用每天早晨到5里外的通江河里背水了。这个桶就是我专门留下来教育孩子的。”63岁的张必超笑着说。

????据水利部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仍有近2.2亿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让2亿多农民尽快喝上安全水,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记者日前在全国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通江县采访时发现,通过5022处各类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全县24.3万农民告别了“饮水难”,而且饮水条件的改善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清泉无语可为证

????600多条溪河汇聚成大小通江河奔腾而下,注入巴河、渠江,但山大沟深和喀斯特地貌却存不住水,多少年来,通江人只能望水兴叹。

????县城向北110公里处的空山乡,家家都有背水桶。农民张成元说,当他还是孩子时,每天就要跟大人们背着桶到山下的龙洞河里背水,来回要两三个小时。有一次,村里一位大娘好不容易把水背到家门口,却失手打翻了水桶,伤心地大哭一场……由于缺水,有的村民只好饮用溶洞里的高氟水。

????不仅是空山乡,通江县的很多农村都缺水。旧县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必淌说,由于缺水,过去许多小孩在上学时胸前背后各搭上一个雪碧瓶,为的是在路边沟里能为家里找到点水。

????地处川东北的通江县十年九灾、十灾九旱,全县总人口73万人,由于资源性、水质性缺水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县水利局局长杨永超介绍,到2005年底,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29.5万人,包括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带来的吃水难问题。“背水驼了背,脚板磨起茧,盼水盼得眼欲穿……”传唱的民谣,正是通江县农村群众饮水艰难的真实写照。

????3年多来,一场饮水安全攻坚战在通江打响:水利部、四川省及巴中市在项目、资金、技术和领导力量上给予大力倾斜和支持,通江县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饮水安全工程5022处,使426个村、26个乡镇场镇的24.3万人告别“饮水难”,占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的82.3%。

????喝安全水交明白钱

????今年4月,空山乡后坝村龙洞坡12位村民的联户饮水安全工程正式动工,被村民选出来的工程负责人张成元对记者说:“全乡属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没有一座水库,没有一口堰塘,甚至没有一块水田,我们只能打水窖储存雨水。”

????24立方米河沙,12位村民从公路上背到工地,连续背了8天;另外还有6000块砖、3吨钢筋、9吨水泥,全靠肩挑背驮。张成元感叹,没有大家积极参与,工程根本无法完成。“建什么样的工程,谁来建,国家补助多少,群众集资多少,都在墙上公布得明明白白;从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我们参与全过程。建自己的家业,怎么能不积极?”张成元说。群众积极性高涨的背后,是一套崭新的“五到村”机制--电子建档到村、项目公示到村、建设参与到村、技术服务到村、资金补助到村。“从建到管,一切由群众做主。”通江县县长严敏说,“县政府对验收合格的饮水工程统一确权颁发产权证,并构建起户建自管、联建轮管、协会专管、企业直管的管护责任体系,让群众长期受益。”

????用水价格农民能否承担得起?对于记者的疑问,诺水河镇碧山村农民李发先给算了笔账:每吨水1元,家里每月用于做饭、洗衣服、养猪大约5吨水,一年下来也只要60元。“有了自来水,儿子不用每天花半天时间挑水了,现在他能做一整天工,一天就多挣16元。”

????为解决“有人建,没人管”的难题,通江县对已经建成的饮水工程由受益户讨论决定组建供水协会,广泛推行协会制管理。记者在新场乡窄口村供水协会采访了解到,根据“补偿成本、合理收费、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供水价格,坚持每3天抽水检测一次,每月的水费、电费收支情况都要上墙公示,确保农民喝的是放心水,交的是明白钱。

????水兴带动百业旺

????“我家建了两个水窖,不仅吃的水有了,还可以多养50只羊、10多头牛,每年增收2万多元!”空山乡后坝村二社农民马绍军高兴地对记者说。水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农村养殖、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通江县诺水河镇金家坝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全村目前种植了82万袋香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村党支部书记王永东介绍说,“正因建起了饮水安全工程。如果没有干净的水,村里也种不了这么多香菇。”

????饮水问题的解决,还促进了通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积极改厨、改厕、改圈、改土、改路,建沼气池、建庭园、建新房,村容村貌不断改善。铁佛镇尖包岭村、民胜镇红星村的一些农户大力发展养牛养猪、种果、酿酒等产业,走“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的发展路子,全县有82个缺水村因水问题得到解决,率先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村,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据通江县卫生部门介绍,老百姓能够喝上安全卫生水,大大降低了氟骨病等地方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率,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可减少医药费支出223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饮水问题的解决,使通江农村矛盾纠纷大为减少,促进了乡风更加文明。很多乡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群众自觉地对水源地和环境加以保护。例如,草庙子村规定,水源地附近500米内不准放牛,田里不准打农药,塘里不准洗衣服,违者将受到村规民约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