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闫雪静 通讯员俞亚平 郑秋丽) 昆玉河碧波粼粼、南北护城河景致秀美、通惠河水面宽阔……经过多年水环境生态治理,本市六环路内520公里河道基本还清。
本市六环以内主要河流有52条,历史上这些河道承担着防洪和排放污水的双重任务。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没有污水处理厂,每年约4亿立方米的污水通过沟渠直接排入河道。由于数年持续干旱,没有足够量的清水补充到河道中来,清河、凉水河、通惠河等排污河道水质恶化,永定河、潮白河等河道断流。
“治河先治污”,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是还清水质的根本办法。市水务部门按照清河、凉水河、通惠河、坝河等排污河道的河流分布,规划建设14座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处理近10亿立方米污水。目前,已建高碑店、方庄、酒仙桥、北小河、清河、吴家村、肖家河、卢沟桥、小红门等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50万立方米。去年底,市区处理污水8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2%。
有了污水处理厂,通惠河、坝河、清河、凉水河等主要排污河道安装了污水截流管网,堵住1500个排污口,不再有污水直排入河。同时,采用河道曝气、渗滤系统等技术手段改善河道水质,沿河设自动化监控系统,随时监测水量、水质。这些河道完成治理后,原来又黑又臭的污水河变成一条条水质清澈、风景秀美的清水河。
近年来,市区还建成6座再生水厂,铺设管线46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96万立方米。在满足工业和城市园林绿地用水量的基础上,每年有2亿立方米再生水为城市河湖补水,清河、坝河、凉水河、南护城河等河道实现四季有水,清水长流,城市水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在治河的理念上,市水务部门改变过去河道单一的防洪、供水功能,变成防洪、供水、生态、景观多目标的治河思路。河道宜弯则弯,宜宽则宽,自然生态,人水和谐,采取生态河坡,天然河床,在水中放养水生动植物等办法,净化水质,保护水源,城市中心区的河湖水面已经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的目标,长河、护城河、清河等河流成了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本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再生水利用率达53%,六环路内河道还清。兑现了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承诺的三项水环境指标。奥运会期间,北京城将展现出水清岸绿、生机勃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