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性在化学上以PH值来表示,PH=7为中性,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1、
水质标准PH值指标
(1)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没有具体指标。说明,低PH有腐蚀作用,高PH影响味觉,有肥皂味,为使加氯更为有效,以PH≤8为宜。
(2)美国EPA(环境保护署)饮用水水质标准:一级水:没有具体指标。二级水:6.5~8.5
(3)欧盟(EC)饮用水水质标准:6.5~9.5。对瓶装或桶装的净水,PH最小值应降至4~5。对瓶装或桶装的水,因其天然富含或人工充入二氧化碳,最小值应降至更低。
(4)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5.8~8.6。
(5)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5~8.5,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5.8~7.0。是和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的。
对
饮用水PH值来说,符合标准的水都可以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
2、事实上,很多天然的好水是偏酸性的。如:
广西省武鸣县大明山岽寺淡泉:PH为6.7,
浙江省杭州市虎跑泉:PH为5.8。
而某些天然水偏碱性,如太湖水及由它制成的自来水,水质并不好。
因此,以偏酸性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的好坏。
3、水是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酸性的,PH约为2~3。作用:(1)杀菌(2)帮助消化。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你喝什么水,喝到胃里的后,PH值都会改变。
4、食物自身的“酸碱性”和它的“致酸碱性”(吃下经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新陈代谢形成的产物的酸碱性)完全是二回事。有时甚至相反。
大多数肉类食物(猪、牛、鸡、鸭、鱼、虾、蟹等动物肉)和谷类食物(大米、面粉、花生等)为“致酸性”食物。
水是既不致酸、也不致碱的食物。
鸡蛋的蛋黄是致酸性的、而蛋白是致碱的食物。
多数蔬菜、水果及食醋等等自身是酸性的,但又是“致碱性”食物。
所以,吃“致碱性”食物和喝碱性水完全是两面三刀回事。
某些企业在广告中大力宣传“喝碱性水好”,导致不少消费者误解为“只有喝碱性水才好”,导致不少消费者误解为“只有喝碱性水才好”,甚至由此而抵制比瓶装水更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净水器,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