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日开始,两个国家标准将使矿泉水面临更为严格的卫生安全检查。
3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国家标准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8538-2008)。
前者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后者的实施时间为4月1日。
根据标准,矿泉水中的溴酸盐含量最高不得超过0.01mg/L。此前,中国也有《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但旧标准有10多年没有修改过,也没有对溴酸盐含量作出规定。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技术负责人赵飞虹研究员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查出溴酸盐类别中的溴酸钾,被用于面包膨松剂。WHO发现,溴酸钾对动物有致癌性,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假设一个成年后平均体重60公斤的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到70岁,每天饮用2升溴酸盐含量为0.025mg/L的饮用水,他身体的某部分就将产生突变。WHO由此推算出,矿泉水中的溴酸盐限量值为0.01mg/L。“但这也只是推算。目前,国际上对溴酸盐的具体危害程度以及相关评估,依然处于实验研究状态,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水中的溴酸盐可以致癌。”赵飞虹说,美国、欧盟、WHO等国家和组织也没有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究竟有含多少溴化物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作出明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目前溴化物含量对人身体的损害程度在国际上也都没有定论。
“对于直接导致人体癌变的化学元素,已经被证明了的只有少数几个。如苯类、亚硝胺等物质,其致癌作用已经过动物实验得到证实。”北京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教授介绍,溴酸钾只能被说成是“可能会致癌的物质”,在国际上有一个“外推原则”:如果一种物质对动物有危害,于是就推断它对人体也有害。
纪小龙表示,对于致癌物,通常要看它的剂量。动物实验中,很可能用的是纯度较高的溴酸钾,从而得出可能致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