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千岛湖的水质问题引发了网上一片热议,之所以网友这么关注千岛湖,或许是因为农夫山泉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将千岛湖的水“直接”搬运到瓶子中供消费者饮用。甚至有网友自发将拍摄到的千岛湖被污染的视频放到网上。而浙江省环保厅不久前公布的2008年度全省地表水水质评价图显示,千岛湖为Ⅱ类水。最近,千岛湖被垃圾包围?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样大的反差,令人诧异。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农夫山泉面对千夫所指
首度曝光:
农夫山泉陷“水源门”千岛湖污染加重
“小瓶装饮用水,我只买农夫山泉”,湖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王惠说。“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使得她对农夫山泉特别信赖:“我妈妈煲汤都不用自来水,而是用瓶装的农夫山泉,煲出来的味道不一样。”
像王慧这样的铁杆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他们已经有了对农夫山泉这一品牌的忠诚感。不过,在饮用水市场份额中占前三的农夫山泉,现在却受到了质疑。
天然水源——千岛湖、天然矿物元素与弱碱性和水源地生产理念是农夫山泉的3大优势,他们也将这印在了外包装上。千岛湖的水被列为IV类水质意味着什么呢?目前,我国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Ⅰ类~劣Ⅴ类六个类别进行评价。Ⅳ类水质被描述为“轻度污染”,指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但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5日登载的《2008年淳安县环境状况公报》称,千岛湖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全湖12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符合Ⅰ-Ⅱ类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从入湖口至出湖口逐步下降,透明度逐步上升,湖区自净能力较强。
淳安县正是千岛湖所在地。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呢?浙江省环境监测站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说,千岛湖的水质总体而言非常好,由于取水断面不一样,得出的水质结果也不同。据6月5日公布的《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千岛湖湖区氮磷污染有所加重,特别是街口测点总氮符合Ⅴ类标准,总磷符合Ⅲ类标准;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街口测点为Ⅲ类,未满足功能区断面要求。
媒体跟踪:
千岛湖水质大起底你还敢喝"天然水"吗?
报告显示,国内知名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千岛湖的污染指数达到30.3,属于Ⅳ类(4类)标准!就是说,这种水不能喝!只能作为工业用水!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山泉水卖点就是“天然”不经处理,那么,农夫山泉每年近百吨销往全国各地的饮用水是否有保障呢?而它们水源地千岛湖水质真正情况又是如何呢?
“现在的千岛湖早不是以前的千岛湖了!”一位在千岛湖淳安地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大爷这样告诉记者,“十年前,这里的湖水清澈如镜,鱼虾成群,现在人们都不敢在千岛湖洗菜和洗衣,更别提直接取来喝!”大爷一脸的惋惜。沿着千岛湖而上,记者发现有将近20只煤灰窑在烧石灰,烟雾迷漫,气味刺鼻,且日夜不断有废渣废料被倒进千岛湖水域。此外,淳安县境内的生活污水、游船含油污水、农药化肥也都直接排入湖中。“在整个淳安,没有一个污水处理站,所有淳安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100%地排入千岛湖!”当地一位环保人士向记者这样解释。
“其实我一直以来就对所谓的‘天然水’是否优越持保留态度!”国内某饮用水专家指出,天然水长期就是依靠塑造“天然,不加班”的概念吸引消费者。然而,在现今国内水质普遍恶化的情况下,所谓天然水的“天然”到底有几分真货?
说法不一
农夫深陷水源门千岛湖水质到底谁说了算?
水源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饮用水论战的导火索了,而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曾经有点甜的农夫山泉。近日,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千岛湖水质被媒体披露在今年1月被列入Ⅳ类,按中国环保部门的分类这类水只能作为工业用水。但在浙江省环保厅不久前公布的2008年度全省地表水水质评价图显示,千岛湖却为Ⅱ类水,并被称为水质总体良好。从Ⅳ类到Ⅱ类,从“不适宜饮用”到“水质良好”,千岛湖水质何以在极短时间出现“大变脸”?这一出出戏让消费者看得是一头雾水。
据媒体报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显示,农夫山泉水源地之一千岛湖的水质在今年1月份已被列入Ⅳ类。而据环保部门分类,Ⅳ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娱乐用水。因此,千岛湖水按道理只能作为工业用水,即使作为娱乐用水也不能和人体接触。而浙江省环保厅不久前公布的2008年度全省地表水水质评价图显示,千岛湖为Ⅱ类水。浙江省环保厅在答复记者询问时表示,千岛湖水质总体良好,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一个水源为何两种结论?这样的局面着实让人觉得诧异。
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钟睒睒对水质不同的结论也有自己的解释:“千岛湖水从上游流过来,不同地段差别很大,监测点断面、高度、位置不一样,得出水质监测结果也不同。农夫山泉在千岛湖水库的取水口位于湖底深处,属于不交换水体,即使表层有污染也不影响取水”。这一点颇为让人看不懂,一位网名叫“喝饱了撑着”的网友留言说,同一个湖里,上游水污染了下游就没事?同一个湖里的水上层和下层能不交换?农夫山泉把我们当猴耍呢。在国家监测报告看,除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所公布的《2009年1月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外,我国环境保护部也于2009年6月4日正式公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报告》,在这份报告的第17页中显示,2008年全年千岛湖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指标评价均为IV类,且均较2007年的的III类更为恶化。
真相调查千岛湖的水到底有没有问题?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首页中就有对于水质评价的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由此可见,现行我国评价水质的方法采用的就是“单因子评价法”,而千岛湖的水质污染指标就是总氮浓度。
也有报道指出,“有业内人士认为,总氮浓度水平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不影响水体环境功能”,对此,泰山医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张庆乐、王浩等发表的《饮水中硝态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文献指出,“水体中氮含量超标,不仅使水环境质量恶化,还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作用。”
有专家表示,千岛湖的水虽然不能直接作为天然水饮用,但是可以经过自来水或者其它程序净化处理,使其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后再饮用。
观点聚焦农夫山泉惹事王民众最终只喝白开水
向来以提供优质水源作为王牌宣传的农夫山泉在其长板上受到质疑。对此,养生堂(农夫山泉的控股公司)公关部有关负责人不愿多谈,仅表示,农夫山泉主要的水源地:千岛湖、长白山、丹江口和万绿湖目前水质情况良好,其中千岛湖和丹江口均属于“贫营养水源”。(贫营养水源自然或人为进入的污染物的量较少,阳光可以从湖面富光层一直照射到湖底贫光层,使贫光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湖面到湖底都可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湖水呈淡蓝或淡绿色,透明度高,可以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
“水行业的不良竞争和炒作近年来一直没有停过。”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在2000年由农夫山泉发起的水种之争,到2006年的酸碱性话题,行业内这类通过另类的营销模式达到宣传的效果方式都一直没有休止。
该人士指出,业内的这番风波都源自“水种之争”。目前瓶装水相当于流动广告,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一箱瓶装水在流通领域的利润仅为1.2至1.25元。而农夫山泉这类山泉水的成本,尤其是物流方面的支出更高。康师傅可以促销卖到几毛钱一支,但是农夫山泉肯定做不到。
事件深入农夫山泉水质受质疑左右为难深陷尴尬
农夫山泉陷入“水源门”一事又有新进展。国内饮用水权威人士表示,农夫山泉的取水点是千岛湖,也就是说,其水源实质是湖水,在湖水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在加工成饮用水的处理过程中,水质的天然程度也被大幅削弱。而针对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工商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其涉嫌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地表水污染严重。记者了解到,所谓的饮用天然水或其他天然水产品,其实就是以地表水、地下水为来源,经过有限的加工处理成为饮用水。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此次千岛湖被列为四类水,或多或少也反映出目前湖泊受污染的程度。”24日,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研究员赵飞虹对记者说,深层地下矿泉水可直接饮用的已非常少了,“千岛湖属于湖水,相关资料显示其也已受到了污染。”
期待真相别让公众摸着石头过“水源门”
6月初,一篇信息来源为“康师傅前高管”的报道,披露了农夫山泉策划并主导了去年“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同时,文章中引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中“千岛湖的水质在今年1月份已被列入Ⅳ类”,将农夫山泉也引入到了“水源门”漩涡当中。
其实,无论是康师傅陷入“水源门”,还是将农夫山泉卷入其中,说白了,都不过是两个产量占据国内纯净水市场前两位的大生产商之间在互揭疮疤而已。但是,公众只关心在“水源门”里被卷入的农夫山泉,其水质是否符合正常人的饮用标准。
恰恰是在这一点的追究上,越看越糊涂:先是《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称“千岛湖的水质被列入Ⅳ类”,由于Ⅳ类水质被描述为“轻度污染”,指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据此,农夫山泉赖以自豪的水质实际上是不能饮用的。据报道,浙江省环保厅6月16日首次对此作出回应:千岛湖水质总体良好,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
现在对千岛湖水质的鉴定,既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评价,同时又有当地环保部门的反驳,两个部门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公众到底该听谁的?进而言之,检测纯净水生产商的水源是否合格,应该由哪个部门专门负责?
请一个权威部门对千岛湖的水质尽快做一个结论吧,公众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水源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