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污染工厂无视禁令被“一锅端”

      日前,繁昌县新港镇居民向报社反映,在该镇克里村有一家生产沥青和油毡的工厂,对环境污染很大,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产后,仍在晚上偷偷开工。7月31日晚,记者对这家工厂进行了暗访。

>>>反映

    污染工厂惹众怒

    7月以来,克里村多位村民向记者反映了这家污染工厂的斑斑劣迹。记者赶到当地进行采访,村民们告诉记者,克里村位于阴目山脚下,原本山清水秀,自从繁昌县繁马防水材料厂进驻后,村里的环境就被污染了。

    村民韩大姐对记者说,2009年开始,繁马防水材料厂开始在阴目山上开辟厂房,当时主要生产铺设道路用的沥青,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是水污染和气体污染,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本来很清的,可以直接喝,后来慢慢就变浑浊了,还有厂里排出的气体,像薄雾一样笼罩着村子。”

    就在村民担心污染会越来越严重时,今年3月,繁马防水材料厂开始扩建,投产了一个新厂,跟老厂区在一起,主要生产防水油毡。随着工厂规模一天天扩大,排污量也越来越大。对于这家工厂的污染情况,村民们不停地向镇里和县里各相关部门反映,“环保部门来查了一次,从6月下旬开始,工厂不敢白天明目张胆地生产,而是改在天黑以后生产。”

 >>>暗访

    到晚上偷偷生产

    7月31日晚8时,记者在两位村民的带领下,对繁马防水材料厂进行了暗访。

    记者观察到,在该厂铁门外的一小块空地上,摆放着三十来个一米高的蓝色大桶,桶身很脏,风一吹就有很浓的刺鼻气味。大桶上都盖着盖子,从盖子周围溢出物看,里面装的应该是类似于沥青的黑色胶质物体。

    晚上9时,夜色越来越深,工厂里的一间厂房传出隆隆的机器声,刺鼻的气味也越来越重,厂房里的灯光也亮了起来。记者从半掩的铁门往里走,来到了亮灯的厂房。厂房里只有一名五十多岁的工人在一个大锅炉旁工作,锅炉的盖子半开着,里面搅拌的是黑色胶质物体。见到记者上前询问,这名工人赶紧拉了电闸,锅炉里的搅拌也停止了。这名工人称,这个锅炉一次能烧出三到四吨的沥青。在厂房南面的空地上,堆满了各种原料和废料桶。这名工人说,桶里的废料都是要倒掉的,“老板说到时候挖一个洞,全部倒在洞里面。”至于洞在哪,这名工人没有说。

    在离厂区正门较近的一个厂房里,记者看到了被村民抱怨最多的油毡生产线,说是生产线,其实就是四个砖砌的锅炉和两个高高的铁炉,村民说“这四个炉子一烧沥青,那气味就传遍全村。”奇怪的是,同一个厂里生产的油毡,却贴了不同的标签,有一些油毡卷上贴的是“繁马牌”,产地是繁昌县新港镇工业园;而也有不少油毡卷上标明的产地则是山东潍坊,村民们说,这些都是仿冒名牌产品的“山寨货”。

    >>>查处

    已将工厂“一锅端”

    8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繁昌县环保局,该局陶方元局长告诉记者,当地居民在6月初就向新港镇政府和繁昌县环保局进行了投诉,接到投诉后,环保部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繁昌县繁马防水材料厂生产的项目与环评批复要求严重不符,生产工艺落后,未建设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污染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县环保局于6月7日对该厂下达了立即停产的通知,新港镇政府也采取了断电措施。

    针对记者7月31日暗访到的情况,陶方元局长表示,“镇里确实已经把厂里的工业用电停了,这个厂肯定是利用夜间,用生活用电偷偷生产。”并表示将再去现场进行执法。

    昨天下午5点,陶方元局长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已经对这家工厂来了个“一锅端”,“我们为了确保关闭停产工作落实到位,防止这家工厂死灰复燃,县环保局执法人员和新港镇政府等部门今天下午专门到现场监督该厂自行将主要生产设备拆除,现在他们想偷偷生产也是不可能的了。”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大河水网/发布日期:2011/8/2 14:34: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最新发布

同类推荐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