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大雨降临北京,7月暴雨再次考验北京,排水系统暴露出的问题一览无余。网友调侃:最浪漫的事就是到北京来看海,在地铁口看瀑布,地铁站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积水潭”。
近几年来,北京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套上了第六个大呼拉圈,象摊大饼一样从市中心向城郊延伸,人口以每年50多万的速度激增,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是城市公共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短视的隐忧。两次大雨暴露出北京排水系统的问题只是当下中国城市建设的冰山一角。
因被激增的城市人口牵着鼻子,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往往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设计、统筹与推进,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现实问题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也是有一定比例的。那些本应由政府牵头组织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如路、水、电、讯、气、暖、排水系统、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等,如果全都建成百年工程,其投入是巨大的。现实的矛盾是:投资长远建设百年公共基础设施,就不能够解决眼前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解决了眼前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不足。
在两难选择面前,大多数城市建设采取的办法往往比较简单。什么地方急就先做什么,需要住房就建住房,需要用电就架设电线,需要通讯就架设电缆,需要把明线下到地下再把马路开膛破肚,路灯安了几年又换新的,人行道上的路砖铺上几年就重新再来,一些公共工程建了没几年就推倒重来。简单化的思维与做法导致的结果是,本应统筹推进的城市建设就象开快餐,本应事业化推进的基础设施被做成了一个大产业—重复分配利益的大产业。
在城镇化加快发展,“快餐化”、“产业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能建造出象罗马那样历经2500之久还能使用的下水道吗?能建造出类似于都江堰工程那样的城市设施吗?能建造出象钱塘江大桥“桥坚强”那样久经考验的工程吗?正确面对现实困扰,抛弃工作中的简单化做法,科学谋划推进城市建设,这是摆在建设者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建设百年排水系统,也应走出狭窄的城建领域,被赋予更丰富深刻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