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有毒化学物质指标,是指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指标。一般包括汞、砷、镉、氰、铅、锌、铜、农药、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酚、铬、铁、锰等。
(1)挥发酚:一般指苯酚、甲苯酚、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毒性低,动物实验证明饮水中的酚浓度为15~1 000毫克/升时,大鼠长期饮用并无影响,浓度为5 000毫克/升时,对消化吸收或代谢无影响,浓度高达7 000毫克?/升•时,才阻碍生长,并可导致死胎。酚有恶臭,水中酚的感觉阈浓度为15~20毫克/升,通常达不到这样的浓度。但当饮用水进行加氯消毒时,由于能形成氯酚,其嗅觉阈浓度比酚低得多,故往往引起饮用者的反感。
(2)铬:水中的铬主要来自电镀工业废水的污染。废水中的铬原子主要为三价或六价,此外也有二价、四价、五价的铬化物。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强。六价铬因为它的强氧化性,对皮肤、黏膜有强腐蚀性。铬吸入肺有致癌性,经口摄人时,能引起胃肠黏膜炎症及肝、肾病变。
(3)铅:水中的铅主要来源于矿山、冶炼厂及蓄电池、油漆、颜料等工业的废水,含铅汽油燃烧后的含铅烟尘也会降入水体中;若使用铅管或用有机铅做稳定剂的塑料管输水及铅质容器蓄水等,水中都会溶人少量的铅。值得注意的是,自来水经过管道输送时,可能将管道接头的铅少量溶解于水中。人体消化器官对铅有缓慢的吸收作用,如果每天吸收的量不多,还可排出体外,若长期摄人含铅量的饮水,铅就会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
(4)锰:锰经常与铁一起出现。当水中同时含有锰和铁时,水呈黑褐色,此时须判明铁和锰是来自水源的,还是在管道中产生的。如果是来自水源的,要用除铁、除锰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是从管道中产生的,要用防腐蚀、防溶解和杀菌的办法处理。水中的锰可来自自然环境或工业废水污染。锰在水中比铁更难氧化,在处理过程中很难除掉。即使是微量的锰在水中也有色。锰的氧化物可在水管壁上沉积,是造成“黑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