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人家】 2003至2010年,中山市共投入40亿元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0个,污水处理能力从10万吨/日增加至9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13.8%增长至87.4%,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2009年底,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就在《督察专报》上批示:“中山市1 万人以上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其经验值得在珠三角推广”。
事实上,要做好这篇“水文章”,难度还真不小。以全市率先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小榄镇为例,近年来,该镇投入的“治水”资金超过10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3 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全长159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随着这些工程的运行,小榄的河道才开始消除黑臭,如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多数河涌水质已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小榄镇还把治水与河道的 “绿化”、“美化”工程共同推进,全长6.8公里的水色匝就是样板之一。经过整治和生态修复后的河涌河床变深,河水变清,沿河沿涌岸线景观美不胜收,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群众休闲、健身、旅游的好去处。据悉,经整治后的水色匝河道已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成了小榄游必到的“景点”。
对于一些财力相对不足的镇区而言,“治水”每向前迈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为此,我市实行“以补促治”的财政政策,鼓励镇区积极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市政府合计投入资金5.9亿元对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财政扶持。其中,对生活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主干管网按400万元/万吨处理能力标准给予补贴;对镇区贷款资金还贴息50%,时间3年。两项补贴总额达610.6万元,约占镇区污水处理厂(含管网)建设资金的1/7。同时,市财政还对经济后进镇区给予每个镇区免息借款2000-5000万元,解决资金启动困难。
2008年、2009 年、2010年,我市在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中,均位居全省第一。不过,“治水”并没有因此止步。记者近日获悉,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三年内再投入60多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排水许可制,提升污水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岐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净化水质以实现下江游泳的目标。
同时,我市还利用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全市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将污水处理厂全部纳入视频监控范围,通过对各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相关指标,如进水量、进水浓度、排放水质等数据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测,保证污水处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