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上海将新建四大急救中心,建立居民
生活饮用水监控体系,并为全市儿童建立视力发育档案。市卫生局昨天召开相关会议透露,上海第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本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前两轮总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使本市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硬软实力显著提高。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线,将全面加强本市疾病预防与监测能力。其中,技术平台和中心体系建设为“重中之重”,除建立国内领先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物毒性实验室检测平台和监测体系外,还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拟建新华医院儿童创伤急救中心、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奉贤区中心医院创伤急救中心、长海医院东北区域创伤急救中心等四大急救中心。
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将开展耐多药结核病预防控制,开展上海地区气象相关疾病预报服务,建立全人群健康素养干预和评估指标体系;将以长宁区为示范区,建立2家中医“治未病”中心、10家“治未病”分中心;建立上海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与评估;开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预警及监督体系优化建设,建立从水源到用户居民
水龙头全程生活
饮用水监控体系。
三年行动计划还推出了多项惠民服务项目。如开展儿童近视综合防治,为本市80万至100万名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实施干预;建立健康教育资料库,开展数字化健康教育;推出孕产期保健适宜技术与模式推广应用;建立脑卒中规范化预防与救治体系等。
此外,本市拟在三年期间建设11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培养30名学科带头人,并开展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