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该市计划安排312亿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体系,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
资料显示,石家庄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21.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8立方米,属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年可供水量为24.7亿立方米,但年均缺水量达7.2亿立方米,缺水率为22.6%。石家庄市水务局局长张维德介绍,受自然条件、生产力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石家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工程条件不完善,尚未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尚未走上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的道路。目前,全市还有282万农村居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市将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把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以大幅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为支撑,科学治水、依法管水、统筹配水、节约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保持全市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张维德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市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水利改革,基本建成高标准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配置合理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谐优美的水环境维护体系、健全完善的水管理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扭转全市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加快建成城市及重点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根据《石家庄都市区域防洪规划》,“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将安排与中心城区防洪密切相关的南北防洪堤工程、滹沱河防洪整治工程、机场防洪堤工程等项目建设。
对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11条中小河流的25段河道进行整治,以洪涝灾害易发区为重点区域,以保护人口集中城镇、乡村密集区及集中连片农田河段为治理重点,采取加固或新建堤防、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
对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中型病险水闸、小型病险水库、大中型水库附属工程等进行修复、更新、改造及新建,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井陉县东庄水库,提高井陉县城防洪标准,保障井陉城区厂矿及人员安全。
通过实施地表水源工程、地下水源工程、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设施,提高全市整体抗旱应急能力。
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障农业和农民用水
“十二五”期间,该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计划总投资14.1亿元,新打配套机井4330眼,铺设管道51200万米,使282万名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用水全部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