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人家】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医药园)水榭街开便利店的肖文可以放心用水了,最近她浏览医药园的网站发现,园区的自来水厂要扩能,从现在的日供水4万吨扩大到8万吨,“用水不成问题,各方面配套都搞起来了,这里越来越像一个城市。”
远处的园区自来水厂内,工程车辆出入的频率相比前几个月小了很多。经过赶工,自来水厂第三期工程土建已经完成,自来水厂副总经理胡立文欣喜地说,“下一步就是设备采购了,等过完春节,就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到今年6月份时,就可以达到日供水8万吨。”
据了解,目前园区日供水量为4万吨,基本满足企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一旦引入大型企业,用水配套将成为大问题。为了能提前做好迎接大型企业和更多居民居住的需求,园区从去年开始在自来水、污水处理、用电等配套方面进行新一轮扩容提质。预计到今年6月份,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提高为日供水8万吨,污水处理厂提高为日处理6万吨,供热公司每小时供热提高至82吨,11万伏变电站增加到3座。
“从建园开始,我们将财政收入的60%以上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力度将更大。”园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邱自佑说,从2000年到2011年,园区财政收入累计达30亿元,其中园区留成部分8.45亿元,上缴浏阳2亿元,在园区留成部分60%用于滚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扶持企业,20%用于正常行政成本。
“推进道路、电网、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与长沙的对接,缩短融入长株潭的时空距离”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工业新城建设,积极促进园区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思路。长沙市副市长、浏阳市委书记钟钢在调研园区时就多次提及要“建园造城”。
园区既是浏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动机,又是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长沙市政府副厅级干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张贺文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改善现有的基础环境,为一个拥有6万常住人口的园区做好服务工作。要加快拉通纬二线、经十线对接开元路,实现无费公路对接长沙,成为浏阳对接长沙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