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皮革即将上市,成为日前国内皮革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公告显示,福建兴业皮革IPO获通过,这家位于晋江的中国皮革行业龙头企业上市指日可待,届时将成为国内第一家皮革行业上市公司。
“如果没有那场环保风暴,也没有我们的今天。”回想起3年来的历程,兴业皮革有关负责人感慨万千。在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条清洁生产线实现了污水分流分治、氨氮达标排放、中水循环回用,工业废水变得清澈见底。
皮革业是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然而由于污染治理难度大,成为长期令人头痛的污染大户。2009年10月,在省环保厅对全省皮革行业的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全省109家制革企业中有92家存在污染防治问题,直接威胁水源安全。
要环保还是要发展?面对艰难抉择,福建省痛下决心,责令90多家污染企业关闭或限期整改,一张张限产紧急通知发出。
2010年8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有生产规模在3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一律关停淘汰。所有皮革企业必须采用国家推荐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实施废水回用,到2011年全省皮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10%,2012年比2008年下降20%。
“当时压力太大了,整夜都睡不着觉,这种压力是20年来从未有过的。”泉州市皮革行业协会会长陈荣辉回忆说。
2010年9月,省政府向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市政府下达《皮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责任书》,明确自2011年起,省政府将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正是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才让众多原本心存侥幸的皮革企业痛定思痛,积极自我救赎。”晋江市环保局局长陈文艺告诉记者,全省上百家皮革企业中有70%集中在晋江,“如果说,以前晋江皮革企业是被动地做环保,那么经历了这场风暴后,环保理念已深入他们的骨髓,成为一种主动的意识。”
仅一年时间,晋江皮革企业投入用于污染防治与清洁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数亿元,投入之大,前所未有。
“最致命的是,省环保厅要求皮革企业排放污染物氨氮≤35mg/L。可是此前国家对皮革企业环保标准中并没有氨氮这一项,减少氨氮排放的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没有经验可循。”兴业皮革有关负责人说,那段日子他通宵达旦查阅资料,拜访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最终创立“五水分流分治、循环回用技术、生物技术结合AO工艺污水治理技术、膜处理回用大生产技术”的环保循环经济治理模式,彻底解决氨氮排放超标难题,填补了国内皮革行业污染治理空白。如今,这项系统化皮革清洁生产技术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并在全行业推广。
“我们曾经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提防、害怕环保局。”这位负责人坦言,环保风暴给他的思想带来全新洗礼。如今在他心中,一个首席执行官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还必须是一个首席环境官CEO(Chief Environment Officer),两者缺一不可。
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并没有隔岸观火,而是帮助企业积极寻找、实施皮革达标治理的出路。其间,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皮革行业防治措施。经贸和环保部门多次向相关专家请教,论证皮革行业发展策略,带着制革企业到河北辛集、浙江安海等国内著名的皮革城市考察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