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中山市城投集团获悉,中山市首座生活污泥处理厂预计今年8月运营,首期工程生活污泥处理规模为300吨/日。
据悉,该工程共投资1.9亿余元,采用厌氧消化/生物制气工艺,目前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待二期工程完工后,每日可处理污泥600吨,届时可日产甲烷1万—2万立方米,将很好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对中山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将为全国、全省破解类似环保难题提供范例。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生态市的中山市,把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作为治理环境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目前全市建成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共20座,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2座,小榄镇等镇区污水处理厂18座,实现污水处理能力9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5%,并率先在省内实现镇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了运行。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正演变为城市环境的新“毒疮”。相比风风火火的污水处理业,许多城市“重水轻泥”,在污泥处置方面显得“慢热”。对此,中山市城投集团工程师雷战军说,污泥处置难、技术选择难,以及如何因地制宜选取效果好又经济的技术已成为各地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中山的污泥处理通常采用填埋、堆肥,或者运往番禺等外市处理。”中山中嘉污水处理厂相关人士介绍说,对于土地资源并不富足的中山,不允许长期无限制地利用土地填埋的方式处理污水污泥。
按测算,中山市每处理1万吨污水就会产生5吨污泥。污泥中富含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雷战军说,如果这些污泥主要以填埋、制肥和绿化园林种植等方式处理处置,将难以承载每天400多吨的污泥处理量,建设生活污泥处理厂成为紧迫的现实选择。
届时日产上万立方米高热值甲烷
此外,污泥中温消化产生的沼气,除了部分供厂区使用外,在净化提纯后,还将外售。届时,“每天可产生1万—2万立方米的沼气,如果是餐厨垃圾等污泥,产生的沼气量可能还会更多。”该工程人员说,通过厌氧消化分解有机物,杀灭、分解大部分病原菌和蛔虫卵,并产生大量的高热值的甲烷,剩余沼渣约2.5万吨/年,化作春泥更护花,“由于都是生活污泥,沼渣也是很好的市政园林绿化肥料。”
据介绍,由于该污泥处理厂三面环河,届时全市污泥将通过船运或泵送至厂内处理。目前城投集团已出资设立中山市民东有机物处理有限公司作为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之一,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
首期运营后可消化全市75%污泥
■设计规模
中山市生活污泥处理厂位于民众镇北部沙仔工业园区的中山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中心内,根据目前中山市日产生污泥400吨的现实,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生活污泥600吨/日,首期工程处理规模为300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