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质持续好转。去年及今年前2月,草海营养状态已由2010年的重度富营养化转化为中度富营养。同时,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劣V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与2010年相比,水质类别也有改善, 今年2月,滇池及其河流水质状况与2010年相比,24条入湖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著减轻,13条入湖河道水质达到省及昆明市“阶段考核目标”要求,其中冷水河、牧羊河达到Ⅰ类水质,洛龙河达到Ⅲ类水质。
市环保、滇池管理部门2月下旬通报,最新监测显示,经过一系列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今年2月,滇池及其河流水质状况与2010年相比,24条入湖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著减轻,13条入湖河道水质达到省及昆明市“阶段考核目标”要求,其中冷水河、牧羊河达到Ⅰ类水质,洛龙河达到Ⅲ类水质。
监测数据表明,近年由河道进入滇池的水量年均近9亿立方米,约占滇池流域入湖水量的73%。入湖河道是污染物进入滇池的最主要通道,入湖河道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滇池治理的成效。
近年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协同配合、攻坚克难,切实推进出入滇池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封堵入湖河道排污口4971个,铺设截污管353.4公里,修筑道路、人行便道658.9公里,拆除河道两岸各类建(构)筑物258.5万平方米,绿化美化河岸725.8公里、728.7万平方米,建设湿地1.5万亩,河床清淤179.7万立方米。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计划重点推进未达标条出入河道、支流沟渠的综合整治。目前,36条河道中,7条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开工,其他河道整治工程的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
今年年初,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始终把滇池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启动实施一批“十二五”规划项目,强力推进治理工作,确保滇池治理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要继续完善“河长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要进一步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责任,增强河长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把破解资金难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在全社会叫响“滇池清,昆明兴”、“保护母亲湖,建设新昆明”的口号。
昆明市委市政府强调指出:“十二五”是滇池治理的攻坚期和关键期。要在坚持已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环湖截污和交通、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使滇池治理取得实质性突破。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河长制”,进一步明确“河长”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责任,增强“河长”的针对性、有效性,“河长”要变为项目监督人,落实监督考核制度。
据悉,目前滇池流域虽然建起了不少污水处理厂,但是处理率却没能跟上。每天至少有30万方污水流入滇池。目前已编制完成的昆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上报环保部,报国务院待批。
该规划以“六大工程”为主线,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五大类101个项目(含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总投资达420.14亿元。今年,昆明将全面启动实施《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