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在北京召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进大会”。大会强调要确保重点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的削减。
什么是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定义
水体污染是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和其他废弃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江河湖海,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水体污染的概念是什么?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有哪几类?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区域范围有哪些?本期应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
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3类。许多情况下积累污染物是综合发挥作用的。
物理性污染物主要有固体悬浮颗粒、放射性物质。固体悬浮颗粒使水的浊度增加,恶化水的感官性状,还可吸附水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当浊度较高的水体作为饮水水源时,会加大饮用水净化的难度,影响饮用水消毒的效果,从而增加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生产废物、各类医疗和研究单位的排水等。放射性物质通过接触或饮水进入人体产生外照射或内照射,引发肿瘤等多种疾病。
化学性污染物种类很多,据估计有2200种以上。常见的无机污染物有铬、汞、铅、镉、砷、氰化物、磷、氮以及各种酸、碱等。较重要的有机污染物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卤烃类化合物以及各种油类。当水中的化学性污染物超过容许浓度时,通过饮水或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可引起人体的急性和慢性中毒。
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畜粪便、其次为生活污水,医院及屠宰、制革、生物药品、食品工业的废水。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后,可通过饮用、接触等途径引起人群中以水体为媒介的传染病的流行,常见的介水传染病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甲型肝炎病毒等。
水体污染源的类别
水污染源是指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水域排放污染物或对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排放污染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有机、无机、热、放射性、重金属、病原体等污染源以及同时排放多种污染物混合污染源;按排放污染物空间分布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点、线、面污染;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人为污染源按人类活动的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
我国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有哪些?
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水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或区域,进行综合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明确规定: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实行统一规划。根据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规划重点流域范围为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等10个流域,共涉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1个市(州、盟),1555个县(市、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