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0年底,我省农业、工业、城镇等各行业用水指标均已达到“十一五”节水目标,其中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565立方米下降至266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05年的0.35提高到0.40;工业用水重复率从2005年的55%提高到67%,比2010年目标任务超出2%;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从2005年的50%提高到60%。
破解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是我省水利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应对水资源紧缺,我省认真实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思路,积极寻求破解之路,致力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打造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全省节约用水工作的全面实施,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2011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省加快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步伐,积极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针对青海省湟水、柴达木盆地严重缺水现状,积极争取中央扶持力度,先后成功申报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力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西宁市从制度建设入手,出台了《西宁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该条例的实施促进了各项节水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了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各方面节水力度,实施了湟中县共和灌区、湟源县海底沟、大南山绿色屏障南郊西山片区生态林灌溉等农业节水示范工程;完成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大中型企业均已安装用水信息采集系统,开展了黄河啤酒嘉酿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工业水平衡测试,减少了工业生产不合理用水;先后完成香格里拉城市花园节水型社会生活小区、青海师范大学节水型校园等亮点示范工程,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促进全民自觉节水。截至2011年底,西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节水指标均已达到要求,建立了节水型社会的法律、制度、经济、技术、工程和宣传体系,节水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进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现已做好各项节水型社会建设终期验收准备工作。
柴达木盆地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地区,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结合其地区特点,积极探索农业节水途径,推广枸杞、中藏药等经济作物种植,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以减少农业用水。工业节水方面,完成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格尔木分中心建设任务,为大中型企业安装了用水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了青海油田分公司等多家企业水平衡测试;启动了格尔木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一期工程建设,促进企业用水科学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进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水权制度建设。去年,格尔木市通过了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中期评估;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启动仪式如期举行,编制完成了“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自此,德令哈市正式纳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畴。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营造了全社会保护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节水型社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各行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