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水质生态净化技术的模式及应用现状

        饮用水源地特殊的地位以及微污染的特点,水质保障被视为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不合格,我国饮用水水质现状也令人担忧,源水污染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太湖流域为例,62个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仅有22个饮用水水源地原水水质合格,合格率为35. 5%,水源地水质问题十分突出。开展饮用水源水质保障技术研究,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对于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居民饮用水水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主流的源水净化技术主要有物理吸附过滤、化学氧化及生物接触氧化等。一方面,这些传统方法设备工艺相对复杂,运行和操作条件要求较高,对水体不能进行深度净化另一方面,经过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等方面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生态净化技术的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特点得以显现。

生态净化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不需使用化学品,也不会产生有害副产物,是一类非常适合运用于微污染源水净化与保障的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生态净化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视,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使河湖的水质得到改善,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近年来,我国也对生态净化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开展了一些研究。

生态净化技术的模式

水质生态净化技术又称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类以湿生植物或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群落的构建为核心,利用植物自身及其共生生物体系清除水体中污染物的系列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浮床、人工沉床、水下森林、滨岸缓冲带等。通过水质生态净化技术,能够截留陆域面源污染、吸附吸收水体营养物质,从而达到保障、改善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

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净水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从80年代起逐渐在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净水机理主要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成功地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暴雨径流、农业废水的处理与管理和湖泊污染防治中。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各具优势,在实际中应针对水体的污染特点、地形等自然条件来选择应用。人工湿地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并不是所有水源地都有条件开展该项技术。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发布日期:2012/5/22 11:31: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最新发布

同类推荐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