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土壤中重金属经过多年富集,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据实地调查,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主要集中在涉重金属企业场址及附近区域。
对于杭州市重金属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规划》也进行了分析:目前,杭州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也没有设置专职重金属污染防控人员编制和岗位。针对重金属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完备的设备与制度,而且也还没有开展面向潜在高风险人群的健康调查和免费诊疗工作。
“在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过程中,由杭州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切实加大对重金属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
杭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环保部门制定和完善了重点防控行业市场准入条件,提高节能、环保、安全、土地使用和职业健康方面的准入标准,实施涉重金属产业准入公告制度。
在整治中,杭州市提出“八个一律”:即对未经发改、经贸、安全、环保、卫生、规划等相关部门审批或达不到审批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对现有企业选址、相关防护距离达不到审批要求的,一律停产并尽快落实搬迁;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防护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产整顿;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并从严处罚;对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关闭或转产;对无危险废物资质从事废铅蓄电池回收的,一律关闭或转产;对发生重大污染事件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
据调查,2009年杭州市生产过程中有涉5类重金属产生、排放的工业企业共有200多家。
各县(市)区中,富阳市重金属产生总量最大,占杭州市重金属产生总量的40.19%,其次是余杭区和桐庐县,分别占全市产生量的20.85%和15.80%。
《规划》圈定了省市级重点防控企业共67家,主要是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较大、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涉重企业。
针对这些重点防控企业,杭州将以铅、汞、镉、铬、砷为重点监测项目,同时兼顾其他重金属污染物,对企业污染源排放(包括企业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废气、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废水、企业总排口水质及无组织排放情况),以及企业周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一公里范围之内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杭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各项环境整治工作推进,2011年杭州市铬、铅、汞、镉和砷元素有所削减。
2011年杭州主城区水质断面没有出现重金属超标情况。
一旦土壤、水域被重金属污染,还有没有办法将其修复?目前国内正在对重金属污染修复进行深入的研究。
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说,植物修复被污染土壤是一种新兴的途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19种对铜、铅、锌、镉、镍、钴、锰等重金属具有潜在超富集功能的植物,可以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比如蜈蚣草,就是一种能从土壤中超量吸收砷的植物,每亩修复成本大约需要2000~5000元不等。
目前,杭州市环保部门正在全面开展可能受重金属污染的重点区域的排查监测工作,对确定受污染的区域,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规划》要求,2012年底前,杭州市将完成受污染场地排查,逐步推进土壤修复工作。
对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已被重金属污染的,《规划》提出,要依法关闭和取缔保护区内导致水源地重金属超标的工业企业。
另外,杭州市还要加强对饮用水、粮食蔬菜、肉禽蛋奶、水产品和饲料等的重金属监测评估,并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