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林指出,目前部分城市水体水质仍劣于五类。
而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集中供水规模日益加大,仍有约7%的饮用水水源地达不到功能要求,部分城市尚无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介绍,2010年监测评价的390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17.6万公里河流中,38.6%的河水水质劣于类;339个省界断面中,有48.7%的劣于类,直接威胁城乡饮水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
我国将水质的标准分为五类,一、二、三类是可以饮用的水,四类水是工业用水,五类水是农业用水。根据最新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在已监测的重点流域水质低于三类水的占到了三成,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是:到2015年,重点流域总体水质由中度污染改善到轻度污染,一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劣5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8个百分点。
在污染物防治的总量目标上,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较2010年减少9.7%,氮氧排放总量减少11.3%。
用水压力突出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这是一项“宏伟的规划”,期待落实。
就在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只有50%的消息曾引得公众哗然并担忧,尽管住建部相关负责人称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合格率为83%,但依然未能消解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