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首先启动了碧流河水库勘界立标试点工作,在水源保护区部分地段共设立界桩、界标、宣传牌、交通警示牌等各类标志33块。同时,初步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射频辨识系统的水源地环境保护电子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全部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水源保护信息化管理、即时数据传输、实时直观显示、污染风险预判等功能。在前期试点工程的基础上,环保部门积极争取大连市财力支持,启动了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洼子店水库、大沙河四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预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包括保护区界线测绘、标志设立及饮用水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三项内容,计划设立各类标志395块。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实施,预计2012年7月可完成全部工作。
今年大连市对26处集中式水源地实行区划管理,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明确水源地保护的范围和功能。一级保护区为水库水面及周边200米范围内,该区域内禁止建设任何与水源地保护无关的项目;二级保护区为从一级保护区的边界至周边山脊汇水区的区域,这个区域禁止建设与水源地无关的项目,禁止新建排污口,并对原有排污口进行限期拆除、关停、封闭;准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外3000米范围,该区域内原则上不准新建、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大连市对水源保护区内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从源头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2003年以来,累计不予审批涉及饮用水源地建设项目27项;自2006年以来,先后对62家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项目下达了关闭(搬迁)或限期治理决定。特别是2007年6月30日,关闭了位于英那河水库上游的庄河塔岭金矿,消除了大连市境内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最大污染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