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目前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总的污水排放量是700多亿吨,全国再生水的用量只有16.6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的2%。
目前,水利部初步确定了“十二五”全国及分省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指标,其中2015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率达到10%,比2010年的8.5%目标高1.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总需约为1540亿元,这无疑为水务企业进军污水回用领域创造了一场投资盛宴。正在审批中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指出,再生水“十二五”投资规划28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
在再生水利用推广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制约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的关键原因。再生水回用需要建立完备的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再生水供水系统,其投入是相当大的。所以,随着再生水利用的推广,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和处理技术、设备将面临很大的发展市场,中水循环系统,超滤器、臭氧器、加氯器等设备市场会进一步扩大,膜技术、膜设备的应用,比如电渗析、反渗透膜及相关机械装置将会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目前国内包括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城市均出台了涉及本地区的再生水利用“十二五”规划,北京市提出2015年,全市年再生水利用量将不低于1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对此,环保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北方缺水城市将成为落实再生水利用产业的重点地区。
目前我国工业污水再生水的生产成本已经接近2元/吨。而以生物膜处理技术(MBR)进行生活污水再生水生产的成本已经有望达到1元/吨。这对于目前国内多数城市普通水价来说,很具有市场竞争力。北京采取的措施是对中水免去资源税和污水处理费,目前价格为1元/立方米,相比正常用水的4元/立方米便宜不少。就全国而言,如果加大价格调节力度,则再生水利用率可以大幅提高。
但是,再生水利用刚刚起步,当前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等问题。如北京,作为全国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依然存在着法规不健全等软肋。除此之外,再生水利用中,河道景观等公益性再生水费用负担主体不明、按行业制定再生水强制指标的力度不足等种种问题,都呼唤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首先,企业和市民对再生水认识不足,一些用户认为再生水不干净,建设再生水工程设施和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缺乏推动再生水利用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措施。
第三,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再生水工程设施建设速度滞后。
第四,部分再生水企业的水质指标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推进再生水管网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途径。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调,加快再生水管网的建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再生水资源的投资建设中,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BT或BOT等多种形式建设再生水厂和从事再生水资源经营活动,推进再生水产业市场化。【大河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