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前段有媒体报道的“我国自来水厂合格率不足50%”的报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让城市居民担忧不已,有没有先进实用的净水技术改变传统自来水处理工艺?市民在家中可否可真正享受到洁净安全生活用水。大河人家净水器带领大家关注饮水安全:“担心水”如何变“放心水”?
城市饮用水面临“新国标”大考,2007年,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修订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全部项目将在今年7月1日得到实施。即将实施的新标准有三大变化:一是水质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二是规定了氯等消毒剂添加分量的最高值;三是增加了对原虫类病毒体的检测。
对照新标准,业内专家分析,饮用水水质状况大约分为几个层次:首都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工艺,但是因为主城区管道老旧等原因,目前无法实现直饮。其他省会城市,仅有少数城市上马了部分深度处理工艺。上千座地级城市、县级城市,除少数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等,有大量的问题水厂。
大河人家认为,根治自来水之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净化水源地。而当务之急和务实之选,是自来水厂的工艺升级。近百年来,城市饮用水安全处理涉及的核心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只能基本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和相对的化学安全性。据调查,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显得力不从心。
超滤技术成为水处理核心技术,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将膜技术引入水处理。它占地面积小,物理筛分等优点非常明显。超滤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核心技术”,然而由于国外的技术垄断,膜的成本居高不下。传统净水工艺采用混凝、沉淀、消毒等过程,所投放的药剂可能在水中产生衍生物,对人体造成危害。膜过滤技术由于是物理筛分手段,不会对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原水直接进膜池抽出来就是干净水,不仅能够节省土地70%,而且使水的回用率由95%提高到99%以上。拿上海市做例子,上海每天处理1000万吨生活用水,如果采用膜过滤,每天可节约40万吨水,是典型的节能减排。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膜处理,发现PVC合金作为一种最廉价的工程塑料,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便宜、性能稳定。随后,中国研发出的PVC合金超滤膜技术在新建水厂和旧水厂改造中表现出了技术和成本优势。事实上,以PVC合金毛细管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运行能耗与传统工艺相当,投资低于传统工艺,比传统工艺节地75%,节水3%至5%,却能使自来水的质量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滤后水100%滤除细菌病毒,浊度小于1NTU,微生物和浊度等指标优于美国和欧共体标准。
直饮水、全屋净水也能入寻常百姓家,专家介绍,目前城市家庭常见水质问题主要包括自来水二次污染和饮水机二次污染。自来水出厂水质提高、管网改造、净水器入户,三管齐下,可以还老百姓一个安全洁净的生活饮用水环境。
以上内容由大河水网提供,更多详情敬请访问http://www.dahes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