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中含有水厂添加的杀菌消毒剂-氯。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60%的人类癌症与自来水中的余氯有关。
什么叫余氯?可分为哪几种?测定余氯有什么意义?自来水中余氯过低或过高有什么不好?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余氯作了什么规定?
为确保自来水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避免发生水媒传染病,自来水在净水处理过程中要添加消毒剂,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由于氯气性价比较高,因此在国内水处理行业中广泛采用。
余氯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余氯可分为化合性余氯和游离性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如果出厂水没有氯或加氯量不够,在管网里就可能使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管网水质,因此在供水管网中必须保证一定的余氯量。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氯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mg/L。
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是为了防止发生肠道等传染病。常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是添加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和漂白粉精片等。目前二次供水采用的消毒方法是添加次氯酸钠。
为什么会出现在自来水中:
氯气由于低廉的价格被很多水厂采用,恰恰是为了杀灭细菌加入的氯气给人们带来了最大的伤害,它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后产生的三氯甲烷等氯代烃是国际上公认的强烈致癌物质。高温煮沸的水,会产生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之类的致癌物,是癌症和心脏病的主要诱因。生物化学专家认为:将氯加入水中就像启动一个定时炸弹。癌症、心脏病、早衰这些在精神上,肉体上的伤害大都是氯处理水造成的。
文章相关链接:大河水网:http://www.dahes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