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边吃饭边喝水或喝汤是许多人的习惯,但专家认为科学的方法是饭前饮水,大河人家提醒您边吃边饮"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对身体健康不利。
科学研究表明,最好在饭前一小时分几次饮水,每次喝的量要少,理想的是一次二三百毫升,十多分钟喝一次。空腹喝下的水在胃内停留只有几分钟,很快进入小肠,被吸收入血液中,1小时左右就可以补充给全身的组织细胞。而且,吃饭前喝水可以帮助人们控制食量,不至于吃得过饱,对胃造成伤害。
专家认为,吃饭时喝少量的汤是有益的,但边吃边喝,或用水用汤送饭,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因为这时大量喝水或汤,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且水会冲淡胃液酸度,导致消化不良。如果饭前喝水,使体内水分达到平衡,吃饭时就可以保证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饭前喝水的最佳时刻应该是早饭前。这是因为睡眠时的不显性出汗和分泌尿液,丧失了不少水分,起床后虽然感觉到不渴,但体内仍会因为缺水而使血液黏稠。一杯水可降低血液浓度,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和心肌梗塞都很有益处。
暴饮对身体有害
一般来说,在正常条件下,成年人每消耗4.18千焦热量就需补充水1~1.5毫升。按每人每天消耗约8360千焦的热量计算,日需摄入2000~3000毫升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体水分的平衡。但是,喝水切忌暴饮,应适量多次饮用。
暴饮有损身体健康。暴饮会增加心、肺和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诱发心脏或肺功能衰竭。因此,即便极端口渴的情况下也不应采取暴饮方式。感到口渴才饮水也是一大误区。口渴是人体缺水时大脑发出的信号,此时人体内的水分已经失衡,因此感到口渴后饮往往事倍功半。
饮水如同吃饭,最好能定时定量。人一天应喝3~4次水,早晨起床后应少量多次饮水,这样可补充晚上水分的耗损,并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降低血压;每天上午10点左右最好能饮一次水,以补充工作流汗和排便失水;下午4点左右可再次饮水;晚间8点左右是睡前的最佳饮水时间,此时饮水可冲淡血液,有利于血液循环。
夏天少喝冰水为妙
有许多人在夏天喜欢喝冰镇水,因为喝下冰水,畅快无比。其实这绝对是错误的。在夏季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可以喝在室温环境下冷却的白开水,而绝不应该喝冰镇的水。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使口腔周围变冷,但对血管的刺激过于强烈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很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害处:
1.对胃造成伤害。
夏天大量喝冰水会对胃产生强烈刺激,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刺激胃肠,使胃肠的蠕动加快,甚至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正常人喝冰水,尤其是带甜味的饮料,在空腹的情况下饮用后,对胃的伤害更大。
2.易引起牙齿疾病。
如果牙齿和牙龈经常受到冰水的刺激,会引起牙龈出血和痉挛,甚至会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
3.不利于人体吸收。
由于水的缔合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冰水中多是不利于人体细胞吸收的大分子团。若是喝下大量冰水,口一时不感到渴了,但是需要不断补充水分的细胞却“渴了”,若经常让这些细胞处于“渴”的状态,那对身体绝对没有好处。
特别要注意的是,三种人不能喝冰水:一是老人。对于老人来讲,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喝冰水除了引起胃部不适,可能还会引起脑血管的痉挛,从而引发心绞痛等。因此,老人一定不能喝冰水。二是月经期的妇女。中医认为妇女经期遭受了生冷寒凉,会生疾病。少女经期更不能喝冰水,否则会引起经痛等妇科病。三是儿童。孩子天性好动,活动后往往浑身是汗。有的家长习惯给孩子喝一杯冰水,认为这样既解渴又降温。其实不然,连大人都不宜多喝的冰水,儿童的牙根和肠胃更脆弱的,常喝冰水危害更大。
要防止“水中毒”
喝水有讲究,喝不好也会喝出麻烦,甚至还有“水中毒"的可能。
有这样事例:下午3点左右,几个学生抬着一个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的同伴急奔医院急诊科: “医生、医生,快看看,他是不是中暑了?”
原来,这群学生在体育场踢足球,因口渴,吴林不停地买纯净水喝。差不多喝了10多瓶后,他突然出现双腿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后来连视力都模糊了。大家以为他是中暑了,立刻将他送进了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确诊他这是“水中毒”。
夏天这种“水中毒”的病例并不少见,甚至有患者严重到发生昏迷的程度。“水中毒"往往发生在人体大量出汗之后。由于大量出汗,钠盐等也随着汗液大量丢失。如果此时只是大量饮水而没有适当的盐分,人体内的血液和间质液就会补充衡释,渗透压降低,水会渗透到细胞内,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其中尤以脑细胞反应最快,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的压力就会增高,导致头昏脑胀、头痛、呕吐、乏力、心律减速、视力模糊、嗜睡、呼吸减慢,严重时则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发生水中毒时,血液中水分过多,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下降,出现衡释性低血钠,病人会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和痉挛。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后想喝水时最好放点盐或饮用含盐汽水。若不习惯于喝含盐饮料,则应将菜炒咸一点食用,这样,可以补充丢失的盐和水。盐水进入机体后,会迅速渗入细胞,使不断出汗而缺水的机体及时得到水分补充,并能够有效地预防水中毒。
同时还要注意,夏季口渴,大家喝水不要过猛,每次以100 150毫升为最好,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清晨起床别喝盐开水
清晨起床漱洗完毕后先饮水对机体既是一次极大的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这已是医学公认的健康生活习惯。人休息了一夜,体内水分由于生理上的散发而减少,晨起喝水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面又可以洗涤清洁已排空的肠胃,有利于胃肠生理功能的发挥。晨起喝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水能很快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可有效地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降低血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脏病“高峰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晨起喝水,还能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大便的排泄,对便秘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有人认为喝淡盐水有利于身体健康,于是晨起也喝淡盐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喝淡盐水确实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这对于夏天出汗后补充水分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晨起补充水分来说却是无益的,甚至还有损于健康。
生理学的研究认为,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饮滴水,然而呼吸、排汗、泌尿却仍在进行中,这些生理活动要消耗损失许多水分。早晨起床时,血液已呈浓缩状态,此时如饮一定量的白开水_'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但是喝盐开水则反而会加重高渗性脱水,令人感到更加口渴。何况,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期,喝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这对正常人都是有害的,对高血压病病人来说则是更加危险的。因此,清晨补水不可喝盐开水,不管咸淡均不能保健,只会危害健康。
文章相关链接:大河水网:http://www.dahes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