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环境微生物解决水污染逐步走到应用中

给水体投以除碳(有机碳)、除氮菌株,正成为一项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技术措施;给土壤添加除油(矿物油)菌株,已成为一项成熟的修复油污土壤的技术措施……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以微生物手段治理污染环境,已从环境微生物学的专著和教材上,逐渐走到环境修复应用中来。

 然而,对比这一领域的发达国家,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中科院微生物所副所长、微生物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双江指出:“他们的技术研究手段、监测手段比我们多,评估评价机制相对成熟。环境修复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要靠环境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而环境微生物学科的发展,有赖于该学科基础的开拓和创新。”

 

    呼吁建立环境微生物资源共享库

 

    环境修复微生物菌剂的培养和筛选,是环境微生物学发展的第一关。刘双江把菌种选育工作比作“技术+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晶:“从一个环境中提取最有效的菌种,需要不小的工作量,需要一定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

 

    刘双江指出,目前研究用菌株有两个获得途径:一是通过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菌种筛选,另一个靠的则是共享。“环境微生物基础研究本就有获取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属性。”他呼吁建立类似于“环境微生物菌种库”的微生物资源库,通过一定的共享机制,有条件地满足科研需要。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微生物资源共享方面并不吝啬。刘双江说:“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借用我们的菌种去做小试等研究,一般人家说要,我们就给了。”他希望在明确权利和责任的共享机制下,能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到资源库的建立中。

 

    科技部也就环境微生物资源建库的建立作着尝试和努力。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农业部成都沼科所、广东省微生物所等单位收集、筛选了几千株环境微生物菌种资源,可以降解不同污染物,特别是可以降解农药、多氯联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氯代芳烃、硝基芳烃、染料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为研发生产环境修复菌剂,提供了宝贵的微生物资源。

文章相关链接:大河水网:http://www.daheshui.com/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发布日期:2013/4/18 15:27: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最新发布

同类推荐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