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原水的种类很多,有各种天然水、市政水和工业废水等。作为一种纯物理的脱盐工艺,由于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材质等条件的限制,反渗透系统对预处理有较高的要求。

在工艺设计时,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预处理工艺,来保证反渗透进水水质合格,减少对反渗透膜的污堵、结垢,防止反渗透膜脱盐率、产水率的降低,尤其是针对目前水资源匮乏、水质日趋恶化,选择一个正确的预处理系统,将直接影响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功能。

众所周知,反渗透系统运行失败,多数情况是由于预处理系统功能不完善造成的。为了确保反渗透过程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原水进行严格的预处理。下面我们来大致了解下反渗透进水水质指标和相应的预处理工艺:
序号
|
项目
|
控制标准
|
相应的预处理工艺
|
1
|
温度
|
1-45℃
|
换热器
|
2
|
pH
|
2-11
|
投加酸、碱调节PH
|
3
|
SDI值
|
<5
|
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微滤
|
4
|
浊度
|
<0.2NTU
|
混凝沉淀、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微滤
|
5
|
颗粒物质
|
<5 μm
|
保安过滤器
|
6
|
油和脂
|
未检出
|
核桃壳过滤器、吸油毡、气浮
|
7
|
COD
|
<1.5mg/L
|
混凝沉淀、生化法、活性炭过滤器、MBR
|
8
|
余氯
|
<0.1mg/L
|
投加还原剂、活性炭过滤器
|
9
|
二氧化硅
|
浓水中不析出
|
石灰软化、离子交换、适当提高水温、专用阻垢剂
|
10
|
铁、铝及锰离子
|
<0.05mg/L
|
曝气氧化+锰砂过滤器
|
如果上述指标某一项或几项不达标时,会导致反渗透系统出现结垢、金属氧化物污染、胶体污染、有机物及微生物污染,降低反渗透系统的产水量及产水品质,增加运行能耗及成本,甚至会导致膜元件不可逆的物理、化学损伤。

因此我们在前期工艺设计时,应当结合原水水质,选取有效的预处理工艺,保证后期反渗透系统的稳定运行。
如何尽早判断膜系统是否被污染?
正常地记录运行数据并对系统性能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尽早发现系统是否受到污染十分重要,它包括对所有的仪表进行正确的校正。

在现场还可以从以下症状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
1)在标准压力下,产水量下降,或者为了达到设计产水量,必须提高运行压力;
2)进水与浓水间的压差增加;
3)膜元件的重量增加;
4)膜脱盐率有明显的增加或降低;
5)膜元件端面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或者有结晶物,或者有粘性物质,或者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