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农村生态治污有方
10月31日从无锡市建设部门获悉,去年以来我市在苏南地区率先探索分散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已有541个自然村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
治理太湖重建生态,农村生活污水的出路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难关。几千年来,“露天粪坑臭烘烘,阴沟污水长蚊虫”的环境面貌,让农民深受其苦。村民居住集中、道路宽敞平整的村庄,可以铺设污水管网接进城镇污水处理厂,但面广量多的分散自然村如何治污?2006年,我市结合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推行二格式化粪池,后来又改进为三格式,增加污染物沉淀过滤时间,去年起又全面推广四格式生态型化粪池,第四格底部填上煤渣、砂石来除磷,并栽种美人蕉以脱氮。在此基础上,市建设部门开始因地制宜尝试无动力、微动力、有动力等三种点源治理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和尾水达标水平。
农村污水处理效果怎样,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一条条恢复澄净、重现鱼虾的村边小河。华庄街道农联社区的浜斗巷、小溪桥,以流经村中的小河为界,多年以来两岸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中,河边还排着不少露天粪缸,一到夏天臭气冲天,河里鱼虾早已绝迹。今年5月,两个自然村各修建了一个成本相对低廉的微动力工程,污水集中后先经过脱氮池脱氮,再通过脉冲多层复合滤料生物滤池,吸附降解有机物,再经人工湿地进行有效除磷,处理后的水质经测定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的一级B标准。记者在现场看到,河畔青石板上一位老太正在洗衣,不远处还有一群小鱼正在戏水。
目睹污水变清后,农民们珍惜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陈规陋习逐渐改变。
作者:大河水网/发布日期:2009/11/1 1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