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辽宁省阜新市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引水供水工程——引白水源工程(一期)建成通水。半个月来,工程运行情况如何?水质状况怎样?关注阜新“水碗”中的白石水已成为时下市民最为热门的话题。
1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细河区四合镇新地村的净水厂,白石水就是在这里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通过输水管线进入市区供水管网涌进千家万户的。在位于
净水厂北侧封闭的稳压井房内,站在深度为8.84米的稳压井旁,只见“白石水”源源不断从内径28米的内井中涌出,随即跌入内径32米的外井之中,形成一道落差为1.5米壮观的水帘幕墙,在现场采访,仿佛置身于海边看波涛汹涌、山间听飞瀑击岩。
加氯间内,三台投加机组有序运转,工作人员正给搅拌池内按比例加“药”,现代化的设备通过仪表显示和流量变化,按水处理程序自动将“药”注入到输水管道内。
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敞明亮的净水间里,集反应、絮凝、沉淀于一体的三组高密度沉淀池清理着水中各种杂质,一连串的各道工序完成后,明镜似的甘泉流入到蓄水量分别为1.5万立方米的两座清水池中。工作人员将这里形象地比喻成阜新市的“大水缸”。电脑仪表显示:通过过滤净化后的白石水浊度为0.137,余氯0.74,ph值7.89,这意味着水质达到了纯净水的饮用标准,而且是弱碱性水。在正式通水前的10月26日,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水质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S749—2006)。为确保水质安全,化验室工作人员每班都要进行8项日检项目,定期进行38项常规检测和重点检测,为水质安全上了双保险。
在
净水厂中心控制室,阜新市引白办公室副主任、白石水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巨才介绍,引白水源一期工程可向全市每天供水15万吨。截至目前,每天向市区提供6万吨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半个多月以来,预处理厂、净水厂、稳压井、加压泵站运行状况良好,水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由于今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大凌河水位下降,佛寺水库只剩下“缸底子”,全市两大供水水源明显不足,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节骨眼上,引白工程一期及时完工并成功通水,缓解了全市供水紧张的状况。白石水可谓是远水解了近渴。
据了解,阜新市从北票市境内的白石水库取水工程建设项目早在1994年就开始谋划运作,与白石水库的建设同步。期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市水利局和引白办克服重重困难,历经12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大量前期工作,并于2006 年6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总投资约为5.9亿元,历时41个月的建设期。水利部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引白办的同志们和广大的工程建设者们,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奔波、忙碌在施工现场,最终在今年完成了包括取水头部、预处理厂、加压泵站、净水厂、1.65公里输水隧洞及途经北票、义县、清河门区、阜蒙县、细河区和开发区81 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建设任务。工程于9月18日开始试通水;9月30日净水间进行带水调试;10月30日开始向市区管网供水。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王巨才信心十足地说:“在管理好一期工程,确保运行正常的同时,我们将尽快做好引白水源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目前已同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设计合同,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二期
引水工程尽早立项开工,为全市居民生活和
工业用水提供水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