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节约用水 当以技术为动力
一、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区推行并渠结合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喷灌和滴灌。应使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配合,进行节水的轮作制度。推广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产优质品种。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
二、推广工业节水技术
    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用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水资源。(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三、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
    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提高节水技术,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20世纪90年代,纽约面临严重的用水短缺, 人们每天冲刷、沐浴和刷牙时都异常尴尬。随着居民的迁入和干旱年份的增多,城市天天要额外寻找34万立方米水(约占整个城市用水量的70%左右)。如按通常的思维途径,市政管员可以选择花费10亿美元在哈得逊河附近新建供水站,然而,一个更低成本的换轨思路出现了——减少对现有供水的需求。为此,纽约市环保局(DEP)推行了一项始于1994年的抽水马桶的优惠政策,该项宏伟计划预算资金2.95亿美元。优惠额度达150万美元,打算用节水型抽水马桶替代全市1/3的低效抽水马桶,后者每次冲刷需水20升以上,而前者只需6升水。DEP希望通过该计划实施,实现大部分节水目标。计划开始前三天,大约收到2万件申请,到1997年计划完成时,低流抽水马桶已取代了11万栋建筑内的133万个低效抽水马桶。结果,每年每栋楼减少了29%的用水,DEP估算全市低流洗手间每天节约了27—34万立方米水。
四、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除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节水外,开发、引进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利用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首先应从战略上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积极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深度,将城市污水开辟为“第二水源”。这种再生水可用作城市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和农田灌溉水。这是保护供水水质和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五、重视和加强水资源调配的研究、规划与实施
    我国北方水少而南方水多,且时间上波动很大。这种空间分布与时间分配的极不均匀性,决定了采用区域水资源调配办法改善这种不均匀性的必要性。但是确定是否需要调水,又必须具体地分析北方受水各地区缺水的性质,并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近期与远期的需求进行周密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确定调水的合理规模,并充分论证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南水北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它可以使调入区的调水量规模最小而效益最大。调水对于调入区来说是一种重要开源,但开源又必须在节流的前提下进行,在节流的基础上开源是水资源调配的基本原则。调水应是对当地水源的补充。只有实现了地区节流,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的潜力后,实施调水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
六、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定全国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在地下水超采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维持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发布日期:2009/11/26 16:11: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最新发布

同类推荐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