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为何污染治理力度 水质逐年变好 捕鱼人重回渭河边
渭河曾经鱼虾乱跳,也曾经无鱼可捕。现在的渭河,情况又有了新变化。既不是鱼虾乱跳,也不是无鱼可捕,而是慢慢地恢复了生机——在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之后,渭河里又有可以捕获的鱼了。
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加大渭河污染治理力度,有关部门和沿渭各级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加大水污染治理和取水退水水质管理,水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全省坚持渭河流域不再新上重污染项目,大力压缩高污染行业,十年来共淘汰关闭小造纸企业600余家、电镀企业130余家、化工企业10余家。目前,渭河流域造纸企业由2005年的193家减少为60家。2003年前,渭河流域只有2个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运行37个,日污水处理能力由27万吨增加到158万吨。到2010年,渭河流域的54个县(区)将建成56个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用于渭河污染治理,流域内各市还开展了河道综合治理,在河滩种植芦苇等,对净化水体缓解污染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国家环境保护部设在潼关的渭河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渭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2003年的9.04降到2008年的2.44,降幅达73%,渭河潼关出境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已从原来的劣五类改善为五类,今年上半年高锰酸盐指数均值达到四类标准,渐渐恢复了水体生态功能。
50多岁的张根民说:“1980年以前,在渭河上捕鱼那可是‘清早起来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1990年以后,渭河水逐年变臭,渔民无鱼可捕,有的转行开了餐馆,有的弃渔耕田,可我是城镇户口,无田可耕,只好舍近求远,将船运到大荔县黄河滩,在一个名叫牛毛湾的大湾里继续捕鱼。每天风餐露宿,用微薄收入养活一家人。”
听说现在渭河水质变好了,鱼儿回来了,张根民又回到了家乡,又回到渭河边。在自己家门前捕鱼,每天热汤热水,一日三餐,少受许多苦。前几天,他居然在河里捕到一条6公斤重的大鲶鱼。记者在渭河下游沿线采访的时候,村民们表示,盼望不间断的治理后,渭河能够回到渔船交错的岁月。
作者:/发布日期:2009/12/13 1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