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22日),全省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在茂名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广东水库生态健康呈现严峻的退化趋势,甚至进入生态灾害高风险期。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库内污染水体,藻类、水华频发日益成为威胁主要供水水源的环境生态灾害。1996年以来全省有20多座水库出现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其中2000年以来就有18座水库发生蓝藻水华。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副省长李容根作了书面发言。
54座重要供水水库两成处于富营养状态
据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介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广东水库水环境污染、库容淤积、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风险增加等生态灾害日趋突出,水库水资源保护面临严峻考验。2008年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评价的57座水库中,超Ⅲ类水质的占33.3%,其中中营养化水库占81.7%、富营养化水库占18.3%。今年一季度对全省54座重要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风险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七成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状态,两成处于富营养状态,可见全省重要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趋高;37%的水库蓝藻水华风险较高,15%水库的蓝藻水华风险为中等,至少33%的水库(18座)有过蓝藻水华发生史,有22%水库(12座)正发生蓝藻水华。
2020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
会议提出:要用1—2年的时间,在深入开展水库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全面掌握主要供水水库的水质状况、查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完成全省饮用水源水库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力争利用5-10年时间将广东建设成为水库生态文明强省。2012年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达到95%,其中山区达到98%;到2020年,水库水功能区全面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
据了解,为加强水库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省将出台《关于加强水库水资源保护的若干规定》,在水库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的建设管理、水土保护、林木砍伐、渔业养殖和水质监测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全省境内小(二)型以上水库的水资源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