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上午9:30股市开盘,中金岭南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停牌,正当人们纷纷猜测其停牌原因时。一则来自当地媒体的消息,揭开了停牌的原因。这一次,给中金岭南惹事的是韶关冶炼厂的违规排污,致使北江中上游河段出现铊超标。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事件。22日中金岭南发表公告称由于违规排放引起的北江水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已责令其实施全面停产。
其实这已不是韶关冶炼厂第一次给中金岭南惹上环保方面的麻烦了,2005年韶关冶炼厂曾因违反操作规程,将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北江,造成北江流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韶关冶炼厂地处北江上游。他所造成的污染直接威胁下游城市数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中,重金属污染已占50%。除去上面提到北江镉、铊污染之外。
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3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2008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阳宗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2002年以来,阳宗海水质已经连续6年保持优良。2008年,环保部门监测到阳宗海水体砷浓度出现异常波动。经省环保局对阳宗海周边及入湖河道沿岸企业进行紧急检查,排查出8 家企业有环境违法行为,并初步确定,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违反国家规定,未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大量含砷废水在厂内循环,由于没有做防渗处理,多年积累的砷污染物逐步渗漏释放,污染地下水,导致阳宗海水体严重污染。
2009重金属污染湘江威胁4000万人饮水安全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由此而来。相当长时期内,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后果越来越严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威胁;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
目前由于重金属造成的水污染事件,在各大媒体不断被曝光,已引起广大的人民群众与社会的关注,由其是给饮用水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关注的焦点。2010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污染防冶工作座谈会》上,已把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列为2010年污染防冶工作的头等大事。然而重金属污染还在不断的发生。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致使当地居民无人敢用自来水。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因其初期症状较轻,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早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水是生命之源,公众饮用卫生安全的水是基本的权力。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让人们感到震惊,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水,实然变得那样陌生。人们在叹息之余,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知识链接: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镍 、钴 、镉、铬 和汞等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金属铝、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铅、镉、砷 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 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砷、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所以应严格防止重金属污染。
铊(T1)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三,以低浓度分布在长石、云母和铁,锌等硫化物矿中。自然界独立存在的铊很少见。铊的毒性高于铅和汞。铊中毒主要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典型症状有: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毛发脱落等。铊中毒者的手甲上通常都会留有米氏线。铊具有强蓄积性毒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害,由于铊盐易溶于水,人体摄入的铊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饮水、食物从消化道进入体内被吸收,也可由呼吸道吸入含铊粉尘、或经皮肤接触而被吸收。造成慢性中毒。但是,由于铊中毒比较少见,因此常常被忽略,导致误诊。目前,环境中的铊污染,主要是工业(冶炼、火力发电)和药剂制造过程中含铊的废水、废气、废渣进入环境。我国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铊的限值为0.0001mg/L。而尚无铊的环境标准规定。
铅(pb)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它。尤其是近一百年来,铅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铅污染的程度在不断加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增加。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多年调查认为:饮用水中的铅污染占人体受铅污染总量的20%以上。这是不能被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饮用水中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工业污染物及废水的任意排放(主要是:冶炼、矿业、化工、印染等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农药与杀虫剂的广泛应用。第二个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城镇自来水输水管网腐蚀造成的铅释放。这也是饮用水中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使用的自来水管道大多数是含铅的金属管。由于自来水使用氯作为消毒剂,而水中的余氯加速了含铅水管的侵蚀和老化。一般使用超过 5年以上的水管,铅的释放量就会增加。自来水中铅的浓度也会升高。另一方面,所有管网中的焊接缝、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镀铬、黄铜等材料的水管、龙头都能析出铅。 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铅的限值为0.01 mg/L。然而自来水在出厂时,即使能达到这个标准,在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到达用户的自来水龙头时,水中铅的含量也会超过这个限值。这时水中的铅含量对饮用者来说是不安全的。
现代医学证实,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损伤其神经系统,尤其是对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血液、神经、脑组织最容易受到毒害。(除了喝水,儿童食用的牛奶、果汁和食物都是自来水调配成的。因此饮用水中铅的含量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从而引起行为动作的异常,这其中包括:多动症、身体与智力发育迟缓、眼和手动作协调能力差、学习障碍等症状。这些危害甚至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如果人体长期受到铅污染的危害,还会引起贫血、四肢神经损伤、骨骼与肌肉组织发育不正常,血铅含量高还可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种与儿童健康有关的危害因素,铅即是其中一种。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然而铅又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铅在饮用水中是微量的,但是,长期饮用含铅的水,铅在人体内沉积,不易排出,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
如果你家中的自来水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铅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饮用水中铅污染的风险。1、当自来水停用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使用前一定要打开水龙头冲洗二到三分钟。因为这时管道中水的铅含量非常高。2、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热水供应,但是最好不要用它作为饮用水或做饭,因为此时热水中铅的含量要比冷水高很多倍。3、有条件的家庭,应选择安装家用净水器(反渗透技术),它的多级过滤功能可有效去除铅,保证您饮用水的安全。
2005年,我国有关部门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进行了一项涉及我国15个城市儿童铅中毒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7万名0至6岁的儿童中,平均铅中毒率为10.45%,这就是说,我国城市中的儿童,每100名中就有10名以上的儿童铅中毒。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据主持这次调查的有关专家介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儿童铅中毒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男童明显高于女童。铅中毒可对多种脏器造成伤害。早期症状是不明原因的腹痛、食欲不振。之后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更为严重的是铅中毒可使孩子的大脑细胞受损。铅中毒较轻的孩子会烦躁多动,脾气暴躁,易攻击他人。中毒较深时会出现智力低下、嗜睡、昏迷。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很可能就是铅中毒的早期症状,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检测血铅、进行冶疗。
镉 (cd) 的化学性质与铅、锌相类似,在自然界大多以硫化物存在,为锌铅矿中的杂质,金属镉用于钢铁工业和塑料工业,镉的化合物广泛用于电池制造, 冶炼、电镀、颜料及化学工业等
镉主要是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而进入水体,在饮用水中的镉还有一部分是由镀锌管析出,还有一些是从水管的焊料中析出。我国2005年广州北江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镉污染事件,直接影响下游数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镉的毒性很大,至今认为它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镉是仅次于汞、铅之后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种金属元素, 镉可以影响机体内的多种酶的活性,亦抑制肝肾组织内的酶的活性。骨骼是镉的主要靶器官,骨软化、骨质疏松就是镉最显著的毒效应,镉中毒可使肌肉萎缩关节变形,骨骼疼痛难忍,不能入睡,发生病理性骨折,以致死亡。肾脏是镉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长期接触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另外,镉还能引起生殖系统的损害。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少量金属镉在实验鼠体内即能起到雌性激素的功能。他们认为,这意味着,这种金属可能会提高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镉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10年至30年,且早期不易觉察。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而致。
痛痛病是首先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一种奇病,因为病人患病后全身非常疼痛,终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痛痛病”(亦称骨痛病)。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砷(Ae)俗名:砒,砷和砷的可溶性化合物皆有剧毒。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单质存在。研究表明砷对人体有致癌性,因此引起广泛关注。饮用水中砷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人类的工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污染水源。砷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使用的金属。(砷化合物用于冶金、晶体管、激光、半导体的合铸剂、加工玻璃、色素、纺织品、纸、木材防腐剂、制革、农药等)目前随着金属冶炼及其他工业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国家对工业污水排放的强制性严格要求,由此而引起的砷对水环境的污染,已有所减轻。但还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第二饮用水中砷的主要来源是因水源地的自然地理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在火山沉积岩地区。全球砷含量高的地区 主要有:中国台湾、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孟加拉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砷含量高的地区有: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区。砷在饮用水中是微量的。一般低于0.05mg/L如果按每人每日饮水量计算,每日摄入量低于0.1mg, 这个数量只占人体每日摄入砷的总量的很少部分。但是在高砷地区,或矿山地区从饮用水中摄入的砷可能占人体摄入砷总量的绝大部分。对我国一些高砷地区的调查表明,通过饮水摄入的砷占总摄入砷量的82%,而从粮食、蔬菜和空气中的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8%、3.4%、2.3%。由此可见在高砷地区饮用水中砷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由于饮用水中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世界各国对饮用水中砷的含量都非常重视。我国曾对西北某一高砷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当饮用水中砷含量>0.1mg/L时,开始出现砷中毒患者,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症状为轻型,当饮用水中砷含量为0.6mg/L或以上时,出现患者的最短潜伏期仅为半年。饮用10年及10年以上的居民患病率为47.2%,而且出现了5例皮肤癌患者。我国台湾地区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水中砷浓度与皮肤癌和黑脚病(外周血管紊乱)关系的调查。共调查饮用含砷自流井水的4万居民,水中砷的平均浓度为0.5mg/L,范围为0.01-1.8mg/L,饮用60年,皮肤癌患病率为10.6%,色素沉着为184%,皮肤过度角化为71%,黑脚病为9%。台湾的研究还发现,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肺癌、肾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高。在美国,内华达地区饮用砷含量高水的居民,也被发现早期膀胱癌的症状。在阿根廷进行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表明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肺癌发病率也高。在孟加拉有数百万的人饮用受砷污染的井水。而导致皮肤癌患病率升高。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证明砷对人的致癌作用。最近在美国的实验室研究证实,砷能诱发细胞复制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将砷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在我国造成饮用水中的砷污染,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就是90%的的自来水厂处理技术比较落后, 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金属污染物, 这种沿用了近百年的水处理工艺,虽然在局部有所改进,但是工作原理及作用基本没变。使用这种20世纪初的水处,理工艺,来处理21世纪的水,其结果可想而知。在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砷的限值从原来的0.05mg/L调整到0.01ml/L, 这个标准已和国际标准看齐了。但是只有改造现有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设备,才有可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