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饮用水及其净化设备的生产和市场在竞争中日趋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饮水机行业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具备明显优势。中国报告在线近期发布的《我国商用净水机行业报告》阐述了其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优劣并存缺乏行业标准
报告认为,在该行业中,中国的比较优势很明显,资源丰富、产品成本低仍是目前我国饮水机行业最大的优势所在。许多国外厂商在中国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其生产成本。其次,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体现。因此,报告指出,如果管理得当,单位产品的成本必然会相应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关注生活健康,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格外重视。这从净水机产品的出现到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可以看出来,而该产品市场其实远未饱和,潜力巨大,许多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如车站、医院等,以及各类宾馆、酒店等来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设,都有净水机的潜在需求。
同时,报告也指明,诸如市场竞争不规范、缺乏有效管控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在其他行业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在饮水机行业中也同样较为突出。
由于净水机产品市场的吸引力较大,而该行业在中国兴起时日不久,目前产品市场的竞争比较混乱。报告揭示,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部分净水机厂商之间展开价格战,致使该行业的利润空间减小。而净水机产品市场缺乏行业标准,也造成各生产厂商之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小家电室主任张亚晨对净水机的生产和市场表示了担忧。他说,由于缺乏净水机的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企业都是各自为政,有采用活性炭过滤的,也有采用HCS内胆吸附的;有采用臭氧杀菌的,也有采用羟基氧消毒杀菌的。而且净水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假劣产品充斥。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从2006年开始,该行业已经开始重新“洗牌”。2007年4月初,美的、沁源等厂家也已经开始牵头制定中国净水机行业的标准,许多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薄弱的小型净水机生产厂商面临出局的威胁,但距整个市场的成熟还为时尚早,市场混乱的局面还将在短期内存在。
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的市场规范,我国部分净水机产品质量不过关,以次充好时有发生。报告调查发现,个别净水机厂商不知道净水机和普通饮用水过滤器之间的区别,其所谓的产品研发部门如同虚设。在和国外净水机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中,除少数几个品牌外,明显处于劣势。据悉,目前浙江省慈溪市净水机生产企业已达五六十家,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台。但当地一家著名的净水机生产企业总经理表示,现在净水机的质量不容乐观,很多净水机生产企业都拿不出有关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之类的生产资格证书,各个企业之间科技实力、所用材料更是千差万别,但是由于行业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甚至有大量的家庭作坊也在生产净水机,卫生条件和产品质量根本没有保证。
喜忧参半行业有待规范
报告对净水机的市场发展前景极为看好。但随着二次污染等不安全问题被频频曝光,消费者对桶装水、饮水机也开始心有余悸。
有专家预测,净水机作为桶装水和饮水机的有益补充,最终有可能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饮水机,成为提高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方法。
报告表示,净水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调查显示,净水机产品的技术升级非常迅速,其功能日趋完善。但由于净水机产品在中国上市时间不长,目前净水机生产厂商在技术上和营销上还存在盲区,国内市场上有品质保证的国内产品品牌不多。由于净水机生产的进入门槛较低,再加之利润的刺激,很多小行业都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得目前净水机产品市场存在很多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是中国净水机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而随着该行业各项标准的颁布,部分厂商必定会被市场机制淘汰出局。
业内人士分析,净水机产品是涉及到水质卫生、化学药品、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复合行业。目前,虽然有卫生部、建设部、科技部等部委下属多个协会在此行业进行着积极的工作,但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另外,净水机产品技术含量高,一般消费者和组织购买者很难具备鉴别其优劣的知识。并且在中国市场秩序还有待提高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企业的宣传和声明极不相信。因此报告认为,通过权威认证机构对净水机产品进行认证,并向社会公布,消费者在选购优质产品的时候才有可以信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