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网---中国净水营销第一门户网站
QQ
欢迎注册/登录大河水网!
您的位置:新闻中心
解决震后饮水问题要从机制入手

  地震震毁我省水源设施88615处,水库1800多座,影响人口达362.3万人。省政协委员认为——

  [问诊]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供水设施建设遇到哪些新困难?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委员们就此进行专题调研后呼吁,震后饮水工程运转中的困难,反映出我省饮水工程建设滞后这一老问题。

  前端:水源性设施不足 影响集中供水

  由于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导致安全饮水缺乏稳定的水源水量。解决问题的“钥匙”并不难找——通过建设水源性工程,推进集中供水。

  然而,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我省现有的6678座水库(包括1000座病险水库)中,中型水库104座,大型水库仅6座。大型骨干工程缺乏、工程布局与结构不尽合理,加之老化、病险、震毁、水毁等原因,使我省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0%。汶川特大地震加剧着这一情况,“我们在广元一些乡镇看到,很多小型水库地震后都裂口了,目前不能蓄水。”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刘佑林不无担忧地说,地震使水源性设施建设如雪上加霜,震毁水源设施88615处,水库1800多座,影响人口达362.3万人,并且现存有限的蓄水工程多为工业生产、农业灌溉而修建,即便临时充当饮用水源,其水质水量也难保障。

  安全水源工程的缺乏,影响一些地区农村居民的集中供水。据统计,眉山、乐山、内江等6个市,集中供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总体偏低,比例最高的泸州市也只占21.1%。

  后端:供水管网不配套 好水难进屋

  委员们在一乡镇调研时看到,由于供水管网不配套,一户居民只能在屋后的水凼凼里舀水来用,而距他家几十米外就有自来水供水站。“供水管网不配套,是制约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的一大因素。”委员们调查发现,饮水工程项目资金一般不包括管网配套资金,由承包企业或用水户自行解决,这种情况导致管网进村入户不够,管材管径不符合卫生和现有供水量要求。一些供水厂、供水站虽有好水却不能有效供给城乡用水户。

  城乡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急需改造,但所需资金量大,仅依靠地方财力无法解决。早期铺设的城市供水管网管径小,管材差,锈蚀严重,跑冒滴漏损失有的高达23%;早期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多数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不仅渗漏严重,还容易造成水质末端污染。

  把脉:机制不合理 增加建设困难

  “我省供水设施建设由于资金不足,困难重重,这种资金不足与机制不合理有关。”分析供水设施建设滞后,委员们认为,机制制约是关键。

  从建设导向机制来说,很多大型水利设施落户在水源充足、将产生较好水电效益的地区,而像自贡等缺水地区,难以争取到蓄水水利项目。

  从资金投入机制来看,饮水安全资金多渠道分散投入,效益难以发挥。当前,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来源有国债、红层找水、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多个渠道。因用途不同又分为饮水安全资金和饮水解困资金。这些资金来自不同渠道、由不同部门实施,缺少统一规划,导致急需解决的地方没有资金投入,已解决的地方重复建设。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尚未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导致相当部分工程无法正常营运。大部分工程建成后,由乡镇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转交私人经营。政策的不配套,政府监管、用水户参与的缺失,给了私营业主可乘之机,受经济利益驱使,不可避免地出现不按时按量放消毒药、工序减省、技术服务不到位、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处方]

  调整投入将饮水需求放在首位

  目前我省进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重修新建大量饮水安全工程势在必行。如何有效解决机制不合理问题,加速饮水工程建设?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刘佑林。

  记者:应该如何调整现有投入机制?

  刘佑林:关键是要探索一种能够实现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的投入机制。在资金投入导向上,要将饮水安全需求放在第一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安全饮水困难的区域。

  另一方面,要注意探索资金有效聚集机制,将中央补助和地方配套以及可用于城乡饮水安全的资金集中起来,由省市统筹,依规划推进,按项目安排,防止重复建设,发挥资金的聚集效益。同时应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全社会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记者:提升供水效益,还需调整后续管理机制。

  刘佑林:是的,供水设施带有公益性质,不能一卖了之,要积极探索适应城乡实际的管理模式,建立供水工程管理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正常运营。

  首先要建立资产管理机制,明确产权主体,可由投资(投劳)各方实行股份制或合作制管理。其次要建立运行机制,明确管理主体,特别要建立农民参与机制,保障农民参与水价制定和水费计收,形成市、区县、农民水协、管水员四级管理体系;可以借鉴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实行业主管理,也可由供水户建立协会实施民主管理。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工程管理、维护提供及时便捷的技术服务。

  [链接]

  ●北京 区域供水统筹城乡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水务局会同卫生局、爱卫会,对该市近4000个行政村329万农民饮用水源井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郊区供水存在水源地、工程布局分散,卫生防护困难,管理机制不健全,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北京市按照统筹城乡、优化布局、规范管理等原则,规划通过城市管网覆盖、卫星城水厂扩户、新建乡镇集中供水厂、联村水厂和单村水厂等方式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湖北潜江 从“一村一厂”到“联村共建”

  湖北省潜江市在“八五”和“九五”时期,兴建了农村水厂318座,形成了“一村一厂”的格局,基本解决了全市九成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此后10余年,95%以上的农村水厂相继关停。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农村供水新模式,采用规模化经营、集中供水的模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联村共建”打破过去“一村一厂”的格局,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兴建适度规模联村水厂,积极支持和引导市自来水公司、江汉油田自来水厂、田关自来水厂等三大水厂扩规扩网,辐射城郊农村。依托13座镇场中心水厂,辐射周边村组。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民营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初步建立起用水户全程参与水厂经营管理的机制,水价由企业与群众代表协商定价,力争做到“群众用得起、企业办得起”。

有深度10 还可以0 一般般0 很无聊0 真差劲 0
作者:王欢 谢蔚/发布日期:2008/10/8 8:37:00
所有评论
昵称: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图片,请点击图片!
最新发布

同类推荐
版权所有© 大河水网 运营中心(www.daheshui.con)2007-2008沪ICP备19005935号-4
服务电话:021—57657136  
邮箱: dahe126@126.com在线QQ:921951903